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北宋宮廷 瓷器精華 ----中國瓷器史中的 乳濁化



中國瓷器史中 釉的半乳濁化
(秘色瓷 越或耀是半乳濁,汝是半濁加折射特性,鈞則更濁更變異性)

 從千峰翠色到雨過天青 從偏黃到偏綠 到偏藍 從吳越 到柴周 到宋汝 10 11 12 三個世紀的中國青瓷演變

 北宋-鈞
五代-耀州碗
無論青瓷或白瓷 ,在顏色之外,就是釉的厚度與折光特性。
青瓷是偏藍或偏黃
白瓷是偏黃 偏灰或偏青
再來就是不要火氣太大
君子的特色,要如玉,
玉是混合物,不是鑽石
混濁不均,捉摸不定,皇權之下的處世之道,也對。 宋朝的特色。
卻也是中國陶瓷史的巔峰。百花齊放,民有民的特色,皇帝有皇帝的品味,
更重要的是,讀書人官吏大戶之家也都有品味,加上外銷旺盛,這才是推動整個工業的動力。
宋朝雖然列強環伺,但是工商貿易發達,海上陸上絲路都帶來可觀的收益。
火的藝術火的產品 與絲製品,茶葉都是重要的外銷項目。
領頭刺激消費,刺激創新,刺激研發的當然就是皇室與高級消費群了。

官家一下子白瓷,一下子青瓷,一下子花瓷,整個開礦,冶煉,工藝,全都帶起來了。
研究瓷器,必研究中國與華夏瓷器史。研究華夏瓷器史,唐五代宋的這一段歷史絕對要深入。

青瓷巔峰在宋的汝官窯器,
瑪瑙入釉,推測的轉折點,應該是柴窯。


柴窯之謎 The mystery  of Tsai-kiln 10th century , Henan 後周 世宗 柴榮




雨過天青,水蒸氣濃厚時,霧霧的感覺,以天之淺藍為底,配合不同角度來的不同色溫的陽光,變化莫測。
汝官洗 紐約 私人收藏
柴窯沒見過,汝瓷卻達到了這境界。
靠的就是瑪瑙啊。
汝窯硯台合圖
因此藍不是最難,霧的效果難。
The most beautiful glaze in the human history, Ju glaze, morning sky blue

當汝窯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之後,這個藝術奇才宋徽宗,
有一天,看著他的筆洗,裡面有墨汁有朱紅色料滲進了後期汝官器的裂紋中,形成另一景象,
Ru ware, Ju ware, small dish , Northern Song Dynasty.   汝官筆舔-小碟
心想,如何讓我的書法,畫作天分永留瓷器中,於是找來工匠,要做出銅絲鐵絲的效果。
因此汝官窯最好的師傅就調集在皇帝身邊,忙著研發這個代表文房書畫留下於汝瓷的新品種。
這就是北宋官窯風格由來。(當我是與徽宗老兄通靈或夢話,要反駁也不容易,因為有瓷為証)
還有一件事,如果以上推論屬實,就是北宋官哥 器物應都是文房用具 像筆洗 筆舔 墨碟 水盂 香爐 臂擱 之類  至於貫耳瓶 我認為就是 書房花瓶。
其他做成杯碗應該都是後來的作品。
 當然到清代哥釉是甚麼都有


 guan-northern-song,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ew York,


回歸正題。
宋瓷裝飾,除上述之外,以全器全面觀之,還有整器勻稱或交錯的裝飾方式。

研究瓷器要尋其發展軌跡來推敲其尋求效果的根源。
從陶為何發展到瓷?
無釉到薄釉到厚釉。從勻稱到不均勻,規則到不規則,故意的操控的到一半聽天由命隨機。
一切都是因為中華民族崇玉文化的獨特性。

本來唐五代宋,瓷器是以仿金銀器為目標,追求形狀與輕薄,顏色則依帝王嗜好或白或青而有北白南青之粗略區分。
比較高麗瓷器,在青瓷上一路發展模仿金屬藝術裝飾格調,

十二十三世紀的中國,的瓷工被要求往顏色變化以及似玉的方向研發
最後更尋求瑕疵的美感。這樣的瓷器美學前段的高峰就已北宋南宋官窯來做高峰與總結。
瓷器美學的後段從元到清雖說高峰迭起,然而瓷器這個火的藝術,總難超越宋代。這就是宋瓷必然崛起的原因。
龍泉官窯
除了青白瓷原有的特質的精進之外,一支香 玄紋 三足爐    應該是明朝以前的
乳濁化與裂紋在這一段佔有重要地位,最後以這張姜太公釣魚同治彩 人物筆筒 託道光款 精品 有分粗細
來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