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濁釉---從一件印花鈞釉瓷陶脈枕說起
青瓷釉的演變
首先是黑釉的出現東漢到東晉成熟
再來白釉的出現 ---南青北白 ---東漢到北朝隋唐成熟
-----------------------------------------
這一篇想寫的其實就是一般人說的鈞釉與鈞窯。
我為何說"一般人"? 因為想要點出歷史記述與認知上常見的盲點。對一位想深入研究中國陶瓷歷史的人,不了解常見名稱的侷限性,恐怕會在這裡困惑了。
為何?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當年我們發現一類精美古瓷器,有一種半乳濁釉,青綠帶黃到帶藍,我們考察古籍說是秘色瓷,然後我們就稱這類釉為秘色釉,燒造的窯是秘色窯,因為最早發現在古代的越州,我們就稱呼這釉為"越釉",這類瓷器為"越瓷",出土燒造之窯址最多的地方成立越窯博物館,凡是這類釉色以後都稱"越 "。
您認為合理嗎? 今天的鈞釉鈞窯就是呈現這一不甚合理的現象。
---------------------------------------------------------------------------
在中國古瓷的演化史中,青瓷白瓷黑釉青瓷等等一路演化中,單一顏色稱呼就可以對應到某件單色瓷器的釉色,然後器型描述,再來研究材料燒製年代方式等等,就有個名稱歸屬,如金定窯白釉印花盤,唐邢窯白釉罐等等。 偏偏我們要描述的鈞釉鈞瓷不是單一顏色,還特別指多顏色混合千變萬化的一類以釉色來取勝的古瓷器。而鈞州不見得是最早的發源地與唯一燒造地點,更何況現今認為鈞釉遠祖的唐朝高鐵類釉加料的花瓷,產地有山西有河南多個窯口,而且唐朝(618-907),遼(916-1125),五代(907-979),北宋(960-1127),唐花瓷716年時已經成熟。中間兩百五十年以上的演變史,我們現在還沒搞清楚。------這就是問題之所在。
---------------------------------------------------------------
要繼續討論這些爭論前,先說明現代認識的鈞釉。
鈞釉的主要特徵:一般認為釉有積厚處、乳濁性質、不透明的藍白色混合為主,加上他色複雜多變。
然而,底釉的特性,乳濁程度,材料細緻程度,攪拌均勻度,施釉流程,燒製溫度氣氛與冷卻過程等等都可以在成品的視覺感受上,產生極不同的效果。
勉強去分如下:
鈞釉的分類 :單一色,有小變異。
2 外觀釉色變異明顯的窯變釉。
第二類 的鈞瓷窯變釉大體上有2類:
2-1. 加彩斑窯變釉,以宋元時期的天藍紅斑釉為代表。較似唐花瓷的人為點撒,但是有差
異。
2 -2. 窯變花釉,窯變花釉以宋鈞紫紅釉為代表。區塊相異,不均勻混合材料以產生較自然非刻意的色彩混合,這也見於唐花瓷。
上述 鈞瓷窯變釉,以窯變花釉的藝術性為較高,因為它最能代表鈞瓷自然窯變的神韻。
鈞釉的基本成分有:
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鋁(Al2O3)、三氧化二鐵(Fe2O3)、
二氧化鈦(TiO2)、氧化鈣(CaO)、氧化鎂(MgO)、氧化鋅(ZnO)、氧化鉀(K2O)、氧化鈉(Na2O)、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錫(SnO2)等。
(參考現代乳濁劑系列: 经历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磷酸盐、直到硅酸锆等过程。
氧化锡作为乳浊剂,成本高,使用越来越少。
20世纪 20年代,开始引用锆英石作为釉料乳浊剂,后来又使用锆英石取代氧化锡,降低了瓷砖装饰用釉料产品成本。
不过如在常规釉料内加入5%的氧化锡,可产生 白里泛青的釉调;
氧化锌广泛应用于锆英石釉内,可以提高白度与乳浊度。
将氧化钛加入釉中时,可以制成高档的白乳浊釉。
磷化合物在釉中的作用有:一,用做乳浊剂使釉不透明;
二,增加釉对光的折射率,增加釉料的光泽。
磷酸钙、骨灰、磷灰石均可酌情适量配入釉料内,使釉形成良好的乳浊与光亮效果。
此外锂灰石,透辉石等锂化物也是 很好的乳浊釉原料。)
4鈞釉 原料主要是各種天然礦石、人工製備原料和一些化工原料。
天然礦石原料主要有長石、方解石、瑪瑙石、滑石、銅礦石、鐵礦石等,
人工製備的原料有草木灰、牛骨灰等,
化工原料主要有氧化銅、二氧化錫、氧化鋅等。
---------------------------------------------------------------------------------------
長石。鈞瓷釉用主要原料,成分比較複雜,外觀呈灰色、粉紅色、黃色等,是一種天然釉石,在加熱中起助熔劑作用。
方解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外觀呈淺黃色、白色,起助熔作用。
瑪瑙石。一種石英,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外觀呈乳白色,是形成釉玻璃狀的主要原料。
在宋鈞官窯遺址內曾發現有白色瑪瑙石,可見當時已採用瑪瑙配釉。
-----------------------------------------------------------------------------------------------------------------
滑石。為含硅酸鎂礦物,手摸有滑膩感,外觀呈灰白色、淺黃色等。起助熔和乳濁作用。
銅礦石。一種含銅礦石,成分較複雜,外觀呈褐黃色。起助熔和著色作用。
鐵礦石。一種含鐵的礦石,成分較複雜,外觀呈暗紫紅色。起著色作用。
-------------------------------------------------------------------------------------------------------------
草木灰。樹木草枝燃燒后形成的灰,以松木和栗木灰為最佳,灰中含硅、鈣和磷等,外觀呈青灰或黃灰色。經過加水多次漂洗,撇去浮渣,清去沉渣,炕干后才能使用。起助熔作用。
牛骨灰。牛的骨骼經高溫煅燒后粉碎製成,主要成分為磷酸鈣,外觀呈白色。起乳濁作用。
氧化銅。外觀呈黑色,粉末狀。是重要的著色元素。
二氧化錫。外觀呈淺黃或白色,粉末狀或顆粒狀。起助發色作用。
氧化鋅。外觀呈白色粉狀。起助熔和增加釉面光亮的作用。
歷代鈞釉特徵
宋代鈞釉釉層較厚,釉質瑩潤,層次感強,釉質較細,呈乳濁狀。
從釉的風格來看,民窯色澤勻凈淡雅,釉色以天青、天藍、月白較多,有的釉色發灰,紅、紫斑及大面積紅紫色較少。
施釉到圈足或不到圈足,圈足流釉及釉滴較多。
官窯釉色極為豐富,大體分紅、藍、青三大類,十余種窯變色彩。具體表現為,青藍釉施於器內,紅紫釉施於器外,也有內外皆施青藍釉的。
鈞釉的銅元素在高溫氣氛下與青藍色相互融合,形成青中帶紅,紅里泛紫,紫中藏青或紅、藍、紫相間,猶如玫瑰,又像海棠,或似晚霞的瑰麗畫面。
間或有葡萄紫、胭脂紅、雞血紅、丁香紫等釉色出現。
在釉面上可見蚯蚓走泥紋。官鈞施釉到圈足,圈足內均刷有芝麻醬色釉。
金代鈞瓷一般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不刷釉,釉色以天青、天藍為主,施釉較薄,釉色流動性較小,色彩單調,窯變效果不及宋鈞自然。
-----------------------------------------------------------------------------
元代釉面多棕眼,光澤較差。元代鈞瓷的釉色也很特別,大多以天藍、天青、豆青、粉青為底,紫斑濃重成形。
釉汁流積如蠟淚。施釉時一般不到底,圈足內外無釉。器體表面的紫紅窯變彩斑系人為塗抹而成,色彩暗淡,顯得呆板,不及宋鈞窯變自然。
其製作工藝同宋鈞相比明顯粗糙,其呈色比較濃重沉穩,鮮見有紅紫交融的玫瑰紫和海棠紅釉色。
-------------------------------------------------------------------------------------------
清明民初釉色因燒成制度的不同呈現出較大的變化。
豆青、冬青、粉綠、瓜皮綠、麥芽綠、孔雀綠、銅綠為多,偶有紅色調,但發色沉穩、暗濁,而在鈞瓷窯內燒制的色澤較為鮮艷。
用風箱小爐(盧鈞小窯),在還原焰氣氛下燒制的鈞瓷,呈天青、天藍、海棠紅、硃砂紅、玫瑰紅、玫瑰紫、葡萄紫等色,其精上製品,五彩燦爛,玉潤晶瑩,可與宋鈞媲美。在日用瓷窯內搭燒,採用氧化焰氣氛燒制的鈞瓷,釉色多呈青、綠色,以天青、
蚯蚓走泥紋。最早現于宋代,因其蜿蜒曲折,自然天成,類似蚯蚓行走過的痕跡而得名。多因底釉厚重、長久放置、裂紋隱存,在高溫下紋內氣泡蠕動,面釉填充所致。宋時,道家稱蚯蚓為「小龍」,又曰「龍子」,故奉為上品。
---------------------------------------------------------------------------------------------------------------
唐代的花釉瓷因為底釉是高鐵成分的青釉,裡面本來就夾雜其他金屬成分,因此當多次上釉,尤其口沿部分多施一層不同配方,含動物骨粉鈣磷的成分時,就會產生窯變效果。這時還不知道,也不必考慮"乳濁"
------------------------------------------------------------
在後續追求天青,似玉效果的過程中,越窯發展了氧化鋅 碳酸鋅的半乳濁效果,並調控燒成氣氛來做成秘色瓷,這一部分技術為耀州所採用。當然其他方面的精緻化也很重要。
-------------------------------------------------------
顯然的是在越窯秘色瓷獨領風騷的唐末五代時期,後周,甚至遼國也對秘色瓷的半乳濁與天青偏藍技術產生了興趣。
這一個時期就是由花釉瓷的啟示發展到宋鈞的重要轉折。
要的效果是"柴窯雨過天青---帶點雲霧與天藍的效果。而非窯變多彩。
-----------------------------------------------------------------------------------------------
遼瓷胎的瓷化較差,胎吐粗,雜質多,印花圖案延續唐朝並加入自己風格。遼對製瓷的企圖心見於在占領定窯時北遷窯工。短暫佔領河南時期,推想也可能北遷少量河南工匠,而這時期就在五代。唐風猶存而天青瓷正被熱烈追求的時代。
------------------------------------------------------------------------------------
這件印花枕印花線條是下陷(陰) 與許昌博物館鈞窯印花窯變盤的陽紋是不同的。相同的是我們對這所謂鈞釉應該更客觀博觀的來看待來研究。我相信許多河南窯這時期都有一些加乳濁劑,加鐵銅加骨粉的嘗試作品。不要以簡單的窯址時代官民窯粗細來劃分。這是宋瓷大放光明前的混沌期。
宋官窯乳濁釉
-----------------------------------------------------------
我的假設
當安史之亂與黃巢之亂搞得中原渺無人煙時,山西交城 的花瓷技術保存下來了。
西元928年,遼軍攻破地處河北的瓷都定州。停留八個多月方撤兵北歸,隨行的定窯工匠成為日後遼瓷發展的人才基礎。
缸瓦窯村窯是一處目前所知遼代最大的古瓷窯遺址,可生產白釉、單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宮廷所用的官窯器物
遼佔中原是947年
宋滅北漢979年 交城歸入北宋
或許我們今天說的宋鈞與這些事件有關。遼國曾經燒造藍白乳濁釉單色鈞的歷史,甚至扮演由唐花瓷到宋鈞的重要技術轉化則有待進一步的發掘考證。這件鴛鴦紋乳濁釉印花粗軟瓷胎脈枕透露出這樣的線索。遼鈞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議題。
-------------------------------------------------------------------------------------------------------------
----------------------------------------------------------------------------------------------------------------
附錄:鈞官窯年代之爭議 兩種說法--(我個人認為第一種說法是邏輯錯誤不了解歷史的說法)非北宋說
摘自故宮展前言
鈞窯瓷器以釉色著稱,故宮所藏鈞瓷瓶、爐、碗、盤之器,釉色有天青、粉青和天藍的色澤,少數作品也出現以銅紅為彩,在青藍色的釉面揮灑出彷如霞紫般美麗的圖畫。一件作品同時擁有裏外兩種不同的色澤,難怪古人會以窯變釉來形容鈞瓷的釉色。
明末 以來,鈞釉即屢次見載於文人筆記,如高濂於萬曆十九年(1591)的《 遵生八牋》中,曾以朱砂紅、蔥翠青、茄皮紫來描述鈞窯花器的釉色。
事實上,鈞窯是不是北宋瓷窯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界。
鈞窯為宋代瓷窯之說,大約成型於明末文人對所謂宋代五大名窯-即定、汝、官、哥、鈞窯的認定。清朝的著作如《 南窯筆記》、《 陶說》和《 景德鎮陶錄》等,莫不以為鈞窯是「北宋均州所造」之瓷。
七十年代在河南省禹縣鈞臺窯址的考古發掘中,曾經出土一批鈞瓷花器殘件,並伴隨出土有北宋的 錢模,不過由於同窯址出土的文物,尚包含時代可能晚至金、元時期的其他瓷窯作品。
故宮典藏的傳世鈞瓷,器形包括一般常見的瓶、碗、盤和香爐,以及可以作為花器來使用的出戟尊、花盆和盆托等的器類。前者的作品,透過窖藏、窯址及紀年
墓葬出土鈞瓷的觀察比較,可以推斷產燒於金或元朝時期。(這是最大的有邏輯問題推斷)。同時從多數發現鈞瓷的窖藏,與燒製鈞瓷的窯址皆出現於河南省的情形看來,鈞窯的產地,毫無疑問地可
以呼應明、清文獻的記載-在河南省禹縣一帶。
------------------------------------------------------------------------------------------------------------
北宋說:
官鈞窯是繼官汝窯之後建立的第二座北宋官窯。考古工作者據"花石綱”史料及有關方志記載,結合宮中傳世的鈞窯瓷器,對其產地今河南禹縣進行過多次調
查。1965年,終於在禹縣城北門內的八卦洞發現了古窯遺址,發掘出土的器物在造型、釉色方面均與宮中傳世鈞窯瓷相同。從而證實了禹縣窯址即是北宋官鈞窯
遺址。
北宋後期,在蘇、杭設置"造作局”,以應皇室之需,競相製作各種奢華奇巧玩物。爾後,有設"應奉局”搜羅各種珍貴的花石樹木, 運作汴京,史稱"花石綱”。徽宗根據《周禮》記載,大興土木,鑿池引泉,修建殿閣樓台。庭院滿目嘉花名木,室內陳設奇花異石,並建"壽山艮嶽”。為了種植 奇花異草和制作怪石盆景,便在河南禹縣建立了官鈞窯,以燒制陳設用瓷。
官鈞窯自民間擇選能工巧匠,燒制各種宮廷陳設用瓷。如花盆、 奩、出戟尊、鼓釘洗等,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稱最。質地優良,製作精細。其中的玫瑰紫花盆、月白釉出戟尊均為宮中收藏官鈞窯中的精品,這類官 鈞窯瓷器的底部分刻有"一”至"十”的編號字樣,標明每類器物有自大到小的10種型號。官鈞窯出窯後皆遴選入宮,臣民難得獲得,故罕見墓葬出土。北宋滅 亡,官鈞窯廢棄後民窯承其餘緒繼續延燒,生產民間用瓷。所以後來墓葬出土的鈞瓷,都是民間瓷窯的產品。
官鈞窯遺址發掘證明,官鈞窯瓷 器為兩次燒成。即在器物成型後,坯體先要經過、一次素燒,然後施釉,再次入窯燒造。因為鈞釉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藝術釉,須以多次分層掛釉,比一般瓷釉為 厚。若坯胎強度鬆軟,不經素燒,即掛釉燒造,會造成廢品迭出。
北宋後期,在蘇、杭設置"造作局”,以應皇室之需,競相製作各種奢華奇巧玩物。爾後,有設"應奉局”搜羅各種珍貴的花石樹木, 運作汴京,史稱"花石綱”。徽宗根據《周禮》記載,大興土木,鑿池引泉,修建殿閣樓台。庭院滿目嘉花名木,室內陳設奇花異石,並建"壽山艮嶽”。為了種植 奇花異草和制作怪石盆景,便在河南禹縣建立了官鈞窯,以燒制陳設用瓷。
官鈞窯自民間擇選能工巧匠,燒制各種宮廷陳設用瓷。如花盆、 奩、出戟尊、鼓釘洗等,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稱最。質地優良,製作精細。其中的玫瑰紫花盆、月白釉出戟尊均為宮中收藏官鈞窯中的精品,這類官 鈞窯瓷器的底部分刻有"一”至"十”的編號字樣,標明每類器物有自大到小的10種型號。官鈞窯出窯後皆遴選入宮,臣民難得獲得,故罕見墓葬出土。北宋滅 亡,官鈞窯廢棄後民窯承其餘緒繼續延燒,生產民間用瓷。所以後來墓葬出土的鈞瓷,都是民間瓷窯的產品。
官鈞窯遺址發掘證明,官鈞窯瓷 器為兩次燒成。即在器物成型後,坯體先要經過、一次素燒,然後施釉,再次入窯燒造。因為鈞釉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藝術釉,須以多次分層掛釉,比一般瓷釉為 厚。若坯胎強度鬆軟,不經素燒,即掛釉燒造,會造成廢品迭出。
素燒還可以在施釉以前剔出不合格的坯胎,素燒有高溫與低溫兩種。官鈞鈾成於高溫,因此,鈞遊 要求胎體的強度較高,經過高溫素燒,可使胎釉強度一致。從而,達到提高產品的數量與品質的目的。
官鈞窯遺址發掘表明,它的生產規模小,延續時間短,從發掘情況看,所見瓷片均被有意打碎,埋在2米以下的深坑中,坑有主坑和附坑,距離窯爐約20米。地面無任何埋藏痕跡,說明是有意滅跡。這也是其遺址長期未被發現的原因。
官鈞窯建立的時間與"花石綱”緊密相關。《艮嶽記》載:政和間遂即其地大興土木工役。築山號"壽山艮嶽”。"花石綱”雖始崇甯、大觀年間,但是,推測當 時只是搜羅奇花異草運至汴京,並未建窯燒制器皿。迄今考古發掘出土的瓷片除刻有漢字數碼的器物及刻有北宋宮殿名稱,如"奉化”等字樣的器物外,還在官鈞遺址中發現"宣和元寶”鈞瓷錢模一件。"宣和”為徽宗年號。由此可以確證,宣和年間為鈞窯存燒年代。"花石綱”及內外製造局等至宣和七年(1125年)廢。 官鈞窯燒造史的下限最遲當不會逾越此年。
官鈞窯遺址發掘表明,它的生產規模小,延續時間短,從發掘情況看,所見瓷片均被有意打碎,埋在2米以下的深坑中,坑有主坑和附坑,距離窯爐約20米。地面無任何埋藏痕跡,說明是有意滅跡。這也是其遺址長期未被發現的原因。
官鈞窯建立的時間與"花石綱”緊密相關。《艮嶽記》載:政和間遂即其地大興土木工役。築山號"壽山艮嶽”。"花石綱”雖始崇甯、大觀年間,但是,推測當 時只是搜羅奇花異草運至汴京,並未建窯燒制器皿。迄今考古發掘出土的瓷片除刻有漢字數碼的器物及刻有北宋宮殿名稱,如"奉化”等字樣的器物外,還在官鈞遺址中發現"宣和元寶”鈞瓷錢模一件。"宣和”為徽宗年號。由此可以確證,宣和年間為鈞窯存燒年代。"花石綱”及內外製造局等至宣和七年(1125年)廢。 官鈞窯燒造史的下限最遲當不會逾越此年。
北宋之後,金人宋文化禁錮甚嚴,其間絕不可能出現上述官鈞窯瓷器。由此得出官鈞窯燒造使的上下限當在宣和 1119~1125年的7年範圍中。晚於官汝窯,並有一段與官汝窯並存的歷史。-------------------------------------------------------------
---------------------------------------------------------------------------------------------------------------------------
與柴窯的關係:
清陳瀏《陶雅》雲:“宋鈞之無紫而有異我發現者,蓋仿柴天青之佳品也,何必玫瑰紫始為悅哉!今以月白俗名汙之,謬亡甚矣。蓋世人俚 語,不知世有柴窯者也。”又雲:“鈞窯有紫、青兩種,青者俗謂之月白,實淵源于柴周之雨過天青。”民國許之衡《欽流齋說瓷》中說:“鈞窯之天青色者,肆人 呼之為月白,蓋仿柴之雨過天青也。”
中國歷史博物館傅振倫先生在《陶說注釋》中也談到:“明已有‘片柴值千金’之諺。傳世品除見於高澹人《宋鈞窯瓶歌 注》、王淦洋《香祖筆記》外,還有《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七頌堂識小錄》,但窯址迄今尚未發現。”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趙青雲、許天申在《鈞窯的興起及 其工藝特徵》一文中也說:“柴窯這種精良的瓷片,也為北宋瓷業的發展,準備了有利條件。”上述史料說明,柴窯和鈞窯關係極為密切。相傳鈞窯原為柴窯故有工 匠所組成,所制器物已較柴窯為優。而且鈞窯與後周顯德時在鄭州設立的柴窯相距不遠,迨趙宋工周,柴窯工匠無所依歸,遂群趨潁川經營鈞窯是有可能的。但迄今 尚未發現此要窯舊址和器物,尚不能定論。柴窯的真相,有待考證。
----------------------------------------------------------------------------
關於鈞瓷一名的由來,明以前沒見記載,自明以來說法有二。一說因產於鈞州而得名。如明代屠隆《考磐餘事》、高濂《遵五八箋·燕閑清賞箋》、文霞亨《長物 志》均稱鈞窯為“鈞州窯”。(清)《南窯筆記》中也說:“鈞窯北宋鈞州所造。”建國後仍有不少文章中沿用“鈞瓷因產於鈞州而得名”。二說因鈞台而得名。如 郭葆昌《瓷器概論》中說:“鈞窯建于宋初,在河南禹縣,其地有鈞台,因名鈞瓷,至今尚存。”經過對鈞台窯的發掘,陶瓷界才統一了認識,鈞瓷因鈞台而得名。 因為禹州古為夏禹國,禹受封于此為夏伯,境內有鈞台,禹之子啟大享諸侯于此,表示正式繼位。從此,鈞台就成為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實物佐證和國家產生的 標誌,也成了我國稀有的遠古遺跡和歷史名勝。數千年來,禹州人民一直把鈞台當作禹州的象徵。北宋時,在禹州城內北門裡鈞台附近設立官窯,大規模地燒造宮延 用瓷,並在藝術上取得傑出的成就,故古人以鈞台這一歷史名勝命名鈞瓷是勿庸置疑的。正如清《景德鎮陶錄》所載:“鈞窯宋初所燒,出鈞台。”現代古陶瓷學家 安金槐也說:“禹州夏有古鈞台,鈞瓷之名由此來。”趙青雲在《鈞台窯的興起與昌盛》一文中也明確地說:“若窯以地名,鈞窯就當來自鈞台,這是和宋鈞的產地 及其禹縣在北宋以前就有聞名於世的古鈞台這一歷史地名是完全一致的。”
-----------------------------------------------------------------
-----------------------------------------------------------------
“鈞、汝不分”和“鈞 窯繼汝窯而起”之說。建國後,陶瓷界對此曾多次實地調查,發表文章。如60年代中期,馮先銘在《河南省臨汝縣宋代汝窯遺址調查》一文中記有:“重點複查了 11處遺址,就有8處燒造鈞瓷(宋代3處,金、元時期5處),可見臨汝窯大多數燒造鈞瓷。”馮先銘通過對臨汝西南鄉嚴和店與東北鄉大峪店兩大窯區遺址的多 次考察,認為臨汝窯燒制的鈞釉器,以大峪店東溝窯、陳家莊窯最為精美,既具有臨汝窯晶瑩似玉、勻淨明快的特點,又有鈞窯乳光內含、豪放酒脫的窯變特色。而 在鈞窯遺址中,特別是鈞台窯遺址中,也有專燒汝瓷的瓷窯。如趙青雲在《汝窯的燒造歷史及裝飾藝術》一文中說:“然鈞台窯除了燒造鈞瓷名牌產品,對汝窯印花 青瓷的傳統工藝也倍加欣賞,所以在鈞台窯專設一個生產區燒造汝瓷,其產品除光素無紋者外,也印有各種纏枝、折枝花卉和水波遊魚等文飾,且產品造型卻與眾不 同,圈足較矮,碗盤較淺,臨汝窯風格的印花小碗敞口尖底與碗身稍高的特徵,在這裡幾乎絕跡。”在鈞台窯中還發現有與汝窯相同的“奉華”銘文器皿。都可證兩 窯系同時燒制 ,又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禹州市西部的鈞窯集中區神垕鎮,與汝州的大峪店鄉的東溝、碗溝相距很近,而且都有發展陶瓷的天然優越條件。兩地近在咫 尺,在陶瓷技藝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是很政黨 。但兩地產品各具特色,如兩地釉面,鈞窯多光素,而汝窯則多刻、印花紋;釉色,汝窯為顯示花紋多薄而透明,而鈞窯則多厚而乳濁;胎骨,則是鈞窯厚而當窯 薄;鈞窯釉青中帶紅斑者居多,而汝窯青中帶紅者較少。至於汝官窯和鈞官窯的胎骨和釉色更是涇、渭分明,各具千秋了。綜上所述,鈞、汝、兩窯,關係密切,同 屬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由於鈞釉窯變色彩美妙,汝窯自然要學習其技法,而鈞窯對汝窯美麗的釉色,倍加讚賞,也要吸取其技巧。正如李輝柄在《鈞窯系的形成與分 期》一文中所述:“臨汝與禹縣近鄰,禹縣的鈞窯影響到臨汝而生產鈞瓷,臨汝的印花青瓷也影響到禹縣。”
----------------------------------------------------------------
----------------------------------------------------------------
元代鈞瓷生產在北方相當普及。《中國陶瓷史》中說:“鈞瓷的燒造雖始於北宋,但鈞窯之形成一個窯系,主要在元代。元代燒制鈞瓷的窯場主要是在北方廣大地 區……”河南省內的禹州、郟縣、寶豐、魯山、內鄉、汝州、登封、新安、安陽、鶴壁、修武、林州、淇縣、浚縣、焦作、許昌、新密、衛輝等地的仿鈞窯場有所增 加。影響所及河北省的磁縣、邯鄲、隆地的仿鈞窯場有所增加。影響所及河北小的磁縣、邯鄲、隆化和山西的交城、臨汾、長治、懷仁、介休、渾源等地都有燒造, 更遠的波及到內蒙的呼和浩特和包頭都爭相仿製,競爭銷售市場。“發現燒鈞瓷的瓷窯已有四省二十七個縣……,以禹縣為中心形成了鈞窯系”(馮先銘《有關鈞瓷 諸問題》)。
20171008補充
******釉的乳濁化是一回事,唐花瓷上的骨粉斑開啟乳濁的途徑之一。 釉的夾雜礦物質加上乳濁產生自然窯變,又是另一回事,宋金鈞。
刻意撒上顏色效果的礦物粉,元鈞。
最後是明清後續發展然後盧鈞。這些技術部分不同時期,引用到其他窯,包括汝窯,徽宗御官窯等等,***********
"鈞瓷的骨骼是天賜的。神垕古鎮的土地上,蘊藏著孔雀岩、豆腐石、瑪瑙石等各種礦石混合而成的瓷土。這無疑是大自然給予神垕古鎮的禮贈。"
20171008補充
******釉的乳濁化是一回事,唐花瓷上的骨粉斑開啟乳濁的途徑之一。 釉的夾雜礦物質加上乳濁產生自然窯變,又是另一回事,宋金鈞。
刻意撒上顏色效果的礦物粉,元鈞。
最後是明清後續發展然後盧鈞。這些技術部分不同時期,引用到其他窯,包括汝窯,徽宗御官窯等等,***********
"鈞瓷的骨骼是天賜的。神垕古鎮的土地上,蘊藏著孔雀岩、豆腐石、瑪瑙石等各種礦石混合而成的瓷土。這無疑是大自然給予神垕古鎮的禮贈。"
原文網址:
鈞瓷,神垕古鎮,遇見你。我願聆聽,那開片的聲音所訴說的千年秘密......只為尋找經歷窯變而斑斕的鈞瓷到訪許昌禹州,踏上穿越時空的未知旅程。短短半日,害怕一個轉身便會錯過你。然則世人皆笑我痴笨。「莫愁前路無知己,天…
kknews.c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