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文房瓷器,乾隆官窯,白瓷,雕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房瓷器,乾隆官窯,白瓷,雕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定窯刻劃牡丹紋 玉壺春花瓶的斷代--- A court Ding ware Vase of Five Dynasty, (Later Zhou of Five Dynasty)

約二十年前,有機會看到一隻白色刻劃牡丹紋白瓷花瓶。

 牡丹紋玉湖春白瓷瓶  early carved white porcelain vase , Song or earlier

當時是資訊有限的時代背景。能夠翻的參考書,能夠看得博物館展品,國內國外,就是那些。
我因為當時已經手頭上有幾件定窯碗盤之類的,每天習慣翻翻圖片。
定窯劃刻花以蓮花為多,大家都知道。
北宋定窯器高級品喜歡有蓮瓣紋或浮雕,大家也熟悉。
這隻花瓶卻只有沒見過的牡丹。
沒有任何佛教象徵。
釉薄,偏白。底又刻個官字。
光是讀書找資料,看遍所有唐五代遼瓷器底刻的官字,就 找不到這樣刻法的官字。
非典型宋定,金定,遼定,也不像邢窯或其他北方白瓷。
再怎麼看也不像景德鎮的胎土,畫刻花的功力一流。
就憑這薄胎,牡丹,工藝。我毫不猶豫地先收起來了。
然後,二十年來,就是到處翻書,參觀。還真沒一支相同的。
------------------------------------------------
 early Ding ware, engraved "Guan" character,早期定窯官款
這幾年鑑賞的功力,靠著網路資訊的發達,中國出了許多專家,有些文章真的不錯。半退休狀態,有更多時間閱讀歷史,並且由時代背景切入。

1 玉壺春 一般認為是北宋開始,其實唐朝就有雛形。口與下腹圍的比例,以及頸長的演化,是斷代的基礎。

 Tang-Vase 玉湖春  玉壺春 唐 花瓷 玉壺見李白詩 春在唐經常代表酒名
 vase


 定窯剔花長頸玉壺春瓶

2 唐朝受黃巢之亂影響,中原瓷場 無一倖存。相對的,陝西,河北,越窯,破壞較少。安史之亂波及邢窯,曲陽有石刻漢白玉根基,配合良好條件,受安史降將保護,是五代到北宋期間最集合優秀工匠與自然條件,商業條件的白瓷產地。

 

3 從後梁開始(梁唐晉漢周),定窯一直維持維持在中原政權管轄下。短暫(944-947)亡於遼,定窯窯工因此部分被擄去遼國。遼定材料比不上定窯。


4 後周開始想收回燕雲十六州,但是還沒大打就回師。北宋又開始與遼作戰,直到檀淵之盟簽訂。因此定窯工藝事實上有退步。後周定窯刻劃功夫,薄胎薄釉,符合當時之審美觀,參考柴窯的描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顯然後周世宗,要求陝西河南一帶,瓷窯,燒造不輸定窯越窯最高級產品的青瓷。

 


5定窯短暫燒造後周官瓷如何辨別?官字款,還有絕無佛教象徵的蓮瓣與蓮花紋。商人出身,又導正佛教歪風,使用牡丹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遼卻一直奉佛教為國教。



6 牡丹紋所占器表,細節呈現,構圖,花葉大小比例,有官家氣勢,也有居於唐帶死板圖案過渡到宋代自由刻劃的 中間風格。



7 輕薄之下,強光可透過薄胎部分,呈現紅色。這是薄胎定窯可見到的,宋金定窯胎厚,因此原則上不透光,鑑別仿品的重點。

 Ding ware 北宋定 筒形璇文 三足鑪
 P3150532




8孤品基本上沒看過類似品。由薄胎青瓷偶見於東南地區窯,顯示,唐末五代南遷移民,也有類似作法。

 宋瓷之美  溫州窯 屬越窯系 燒青瓷 少量白瓷 胎極薄 以粗劃花為特徵  傳世品 造型優美 少為人知(The Song Esthetic in Porcelain art )
----------------------------------------

總之,經過二十年觀察,這件是後周官字款定窯白瓷。若說北宋建國之初的東西,也有可能。  

 

詳下文連結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一件五代至宋官字款白瓷花瓶

一件五代至宋官字款花瓶


牡丹紋玉湖春白瓷瓶  early carved white porcelain vase , Song or earlier





 vase
好幾年前看到一支造型優美 刻劃牡丹花紋也特別美麗的白瓷玉湖春花瓶,做得相當輕盈,底部有一個官字。當時找了一堆資料,就是找不到類似的。
十幾年前的認知,官字款是唐至五代宋 遼的民窯燒給官府的瓷器 。其中白色的多屬定窯系列北方窯口,而其刻劃的官字較屬行書。楷書款極少見,或許在北宋中期少量。
 中國 北方式 白瓷 刻牡丹花玉湖春瓶 官字款
 peony
我看到的這件一不像定窯成熟期的釉 刻花花紋風格 特殊
官字為拘謹的接近楷書寫法,我心中的想法是沒人會去仿成這樣的東西,辛苦又不像,當然如果是古時景德鎮或其他窯作品,風格當然與定窯略有差別, 然而這件玉湖春以傳統想法 應該是宋朝作品 刻牡丹花符合底部官字的身分。也許這件還是定窯 只是 是特別做給宮廷 反而少了一些明顯的特徵。

qinbai bottle
最近閱讀到下面這篇報導
 轉載
“景德鎮制瓷始於五代”、“南青北白”、“江南白瓷晚於青瓷”、“沒有發現完整的唐代窯爐”等等這些中國陶瓷史概念在此之前都是正確的。不過,從今天起,這些就都不是標准答案了:景德鎮浮梁縣蘭田出土的唐代窯爐改寫了歷史。
1月28日結束的景德鎮蘭田窯窯址考古發掘,除了將景德鎮的陶瓷燒造史提前了一百多年外,還物証了不少未被史書採納的文獻和傳說﹔顛覆了江南白瓷晚於青瓷 的歷史証據﹔最為重要的是第一次提供了罕見完整的唐代窯爐,為陶瓷窯爐建筑乃至陶瓷經濟史、陶瓷文化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和資料。
這個窯址位於浮梁縣湘湖鎮蘭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的萬窯塢山坡上,是瓷都景德鎮制瓷業發展歷史上早期窯業最重要的中心。由北京大學、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和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剛剛結束了對其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541平方米,清理各類遺跡12處,包括窯爐2座、灰坑7個、墓葬1座、溝2 條,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各時期的瓷器和窯具。這是景德鎮地區中晚唐、五代時期窯址的第一次科學、全面、大規模發掘,清理出的兩座窯爐中,其中一號窯爐保存十 分完好,為唐代龍窯,平面呈長條狀,由窯門、火膛、窯床、窯前工作面組成。為了解當時的裝窯量提供了重要資料。
據景德鎮蘭田窯窯址考古隊領隊、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江建新介紹,該窯是目前景德鎮地區發現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窯爐,這一發現填補了景德鎮窯爐發展最早形態的空白,是罕見的窯業遺跡。出土的74厘米長的瓷腰鼓,是景德鎮在唐代就已和西域展開經貿往來的重要實物。
此外,考古人員還在所有的文化層都發現並同時出土了青綠釉瓷器、青灰釉瓷器和白釉、青白釉瓷器。改變了以往學界認為這三種器物的發展、存在和繼承關系,証 明其是同時生產的。而白瓷的出現或可提早至中晚唐時期,並改寫“南青北白”歷史:景德鎮除了是青瓷制作中心外,也是當時精細白瓷的江南制瓷中心。
學術界一直認為,景德鎮制瓷業始於五代時期,且窯業從創燒之初即以青瓷和白瓷為主。江建新等專家分析認為,本次發掘的出土物已可上溯至中、晚唐時期,是制瓷業較為成熟時期的產物,據此,已可將景德鎮制瓷業的起始時間推前百余年。(記者 伍冬新)
來源:景德鎮日報


我想應該是五代至宋 某一時期少量燒給官府的東西 
以下文章為轉載:

遼初五代的官字款白釉瓷器
更新時間: 2009-05-01 19:35:37
唐以後,遼初五代的官字款白釉瓷器中,確實有帶字和新官字款的。 據有關窯址,墓葬考古資料統計和國內的研究論述,對這種字款器(含新官款,下同)我們可以歸納如下:
一、從燒製時間上看,它們出現於唐代晚期,經遼初五代,進入遼中期停燒。
二、從窯口和瓷種上看:1.北方定窯的款器只出現於晚唐至遼初五代的白瓷產品中;2.耀州窯的款器只出現於五代時期黃堡窯的仿越窯青瓷產品中;3.南方越窯字款瓷器,僅從五代和遼的兩個墓葬中分別出土過一隻青瓷雙系罐和一隻青瓷花口盤。 另外,在遼朝屬地鬆州窯(今內蒙古赤峰市缸瓦窯等窯場)出土的匣缽和墊柱上發現刻有”“新官款,但未發現刻款的該窯瓷器標本。
三、從質量上看,凡帶字款的瓷器都屬於各自窯場中的優質產品。 例如,1984年在西安火燒壁唐長安城安定坊遺址窖藏中,一次出土了33款定窯白瓷器,件件精美無比。 而五代耀州黃堡窯的款產品,無論其釉色或工藝都可與同時代的越窯精品相媲美。
四、從生產目的上看:款瓷器是地方民間窯場向朝廷進獻的貢器或者官府的定燒器。
五、從數量上看,這種字款瓷器的燒造並不算多。 1979年馮先銘先生的《有關臨安錢寬墓出土”“新官款白瓷問題》一文中,對當時國內外所發現的出土及公藏、私藏款瓷器(含有款殘底)進行了列表統計,共匯總為70件。 1999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權奎山教授在其《關於唐宋瓷器上的”“新官字款問題》一文中說:迄今發現的'''新官'字款瓷器的數量,據初步統計,已逾200(見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編《中國古陶瓷研究》第5輯,紫禁城出版社199911月出版)。 這個統計中不但包括完整器,也包括帶字款的器底殘片。
六、從器物造型上看,以碗、盤、碟類餐具最多,在少量瓶、壺、罐、盞託以及筆添這樣的文房具上也有發現。
七、從落款方式上看,均為劃刻款,大多數是在器物施釉後未入窯前用尖狀工具(不用刀)劃刻上去的,只有極少數是在露胎底部劃刻的。
八、從書體上看,行、楷、草書皆有,以行書居多,未見隸、篆。 
 http://liuwei591124.blog.sohu.com/212976346.html
可供參考 

官字款的玉湖春 瓶並不多見  刻花 牡丹 更少 或許是少見官定。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乾隆官窯 仿象牙的白瓷雕瓷 文房用具

乾隆官窯 仿象牙的白瓷雕瓷 文房用具

乾隆官窯製作仿各種材質的瓷器 可謂出神入化,

但是少有提及仿象牙雕刻器物的薄釉白瓷 甚至有些部位到無釉的程度。

有機會看到一組白釉雕瓷文房器 ,整套幾件不知道。 看到的是筆山,文鎮,筆洗,以及墨床筆筒  紙鎮 墨盒 水注等 八件。

 雕瓷松鶴長壽 墨床

乾隆筆洗combo


狩獵圖紙鎮

筆山 雕瓷 景德鎮  漁樵耕讀

無論瓷胎 工藝 圖案 款識 完全符合 乾隆官窯器
以下這件筆筒是乾隆真品。 但是 2012年有人網拍類似但是是20世紀初仿品 瓷質較軟 底款印再套上 工較粗不難辨識。

 乾隆雕瓷漁樵耕讀筆筒
筆筒 局部 加彩

乾隆雕瓷漁樵耕讀筆筒  白瓷 加彩

墨盒-紙鎮

乾隆水注
與清末的仿品 瓷  瓷胎 與工藝明顯不同 。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世界陶瓷歷史上最早的鈷藍圖畫 唐青花 魚藻圖

世界陶瓷歷史上最早的鈷藍圖畫 唐青花 魚藻圖
人類歷史目前發現有利用鈷來作藍色的色素是四千年前的美所不達米亞
(cobalt aluminate glass  about 2000BC in Mesopotamia)
中國則最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三世紀的周朝遺跡中有發現含鈷藍的玻璃
同一時期 埃及 以及愛琴海周邊也有發現
與玻璃混在一起的鈷色料英文叫 smalt。 用於繪畫的鈷藍色會退色,用於陶瓷的因為釉層隔絕不會退色。
最早使用於陶瓷工藝的著色鈷藍到目前為止,都公認是唐朝,都城在今中國陝西而領土超出今日中國,工藝藝術與西方與中亞與阿拉伯來往密切,帶動許多創新與發明。
唐代的陶瓷分成低溫三彩陶與高溫瓷器 
明器為主的低溫三彩陶以鉛助溶,基本上與玻璃工藝較接近,而鈷藍在這一區塊 是作為單純色素來使用。
 大家比較懷疑的是到底唐朝在瓷器的裝飾上有沒有使用鈷藍?
 如果有的話,是否達到元青花同層次的裝飾用途與效果?
如果答案是是的話,那麼最早的鈷藍著色瓷器畫將歸給唐朝工匠 中國河南省鞏縣,因而會動搖景德鎮青花發源地的地位。
這就是我避免唐青花一詞,以免陷入可笑的爭議。

以下這件唐朝瓷器 非明器 是高級文人書房用的水滴 推測是河南鞏縣窯出產
淘洗不精的胎土上,加上一層白色細化妝土,推測是先浸一次薄釉 ,待乾後再上鈷藍。
使用兩種手法,有畫有刮,濃淡至少兩種塗料。畫成後再浸一次釉,因此留下較多手抓痕。
乾後以高溫燒製。縮釉處不見鈷藍色。可能鈷接觸氧與高溫而退色,或縮掉了。

魚藻圖出現在水滴上相當合宜。
玉魚符 在初唐用於五品官以上。與玉魚比對,魚的表現法相當接近。與歷史上其他時代的魚藻圖比較,魚的比例較大,出海的唐魚盤也有相同情形。
清人陳瀏 陶雅:
 唐時秦窑。亦有凸鱼杯盌。歷代瓷譜,謂係纯青冰纹。舆阮亭所述之隗宫二鱼盌,迥乎不同。凝斋业話。則稱宋安雅得古瓷。一窑隨手散尽。僅餘三器,大小花素皆有之。初来指为隗盌也。劉體仁識小錄,又言器墓有陶器数十。見一酒琖於京師。如龍泉之淡黄者,又未尝有鱼藻纹也。
這說明有人見過唐瓷有飾以 鱼藻者。


 中國最早的青花 瓷器 魚藻圖  唐青花畫魚 Tang 7-9th century  , fish on porcelain, earlist cobalt blue painting on porcelain



這件水滴的出現 改寫中國陶瓷史中,有關鈷藍使用的一章。
 長沙窯的魚 唐



 唐青花  魚藻紋 水滴  The earlist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Tang dynasty, 7-9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