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至元銅綠釉陶瓷器
綠釉為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氧化還原中呈現綠色。 我國漢代時用銅作著色劑,燒製鉛綠釉陶製品。 唐、遼 宋金、元時期的綠釉產品由陶
鉐過渡到瓷胎,宋元出現孔雀綠釉
明、清時期的為瓷胎,都是屬於銅綠釉。
以釉的特性來看這是一整個系列,一般認為常見於北方窯口,定窯系磁州窯系。
年代而言,漢與遼陶胎為主,低溫加鉛助融。唐則有些算是鉐胎,到宋以後漸往高溫瓷胎發展。明朝過渡,到清又是另一番局面。
名稱因顏色差異而不同
綠為中
極藍中仍有些綠 稱孔雀藍
稍少藍 多綠 就是孔雀綠
無藍則以多少黃與綠之濃淡區分
釉或乾或潤亮都改變稱呼。
有一次燒
有兩次燒
有加化妝土
有加薄透明釉先燒過一次
有加幾層 加圖案 畫或刻或剔或劃或模塑 或捏等等
相當有趣的一個系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