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Small cups with handle Song and Yuan 宋元把杯 比較

台北故宮
我知道至少有兩件把杯
一件是藍釉 另一件就是這個。

宋人的審美 (北宋官哥釉)

 把杯的比較  右邊是台北故宮 元 青瓷

元人的喜好
在這裡是一目了然。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最早期的鈞釉瓷----一件唐 (遼 或五代 )的 印鴛鴦紋 脈枕

最早期的鈞釉瓷----一件唐 (遼 或五代 )的 印鴛鴦紋 脈枕

 唐  遼  五代 鈞釉 印花 脈枕

 

附上比較圖

 唐  遼  五代 鈞釉 印花 脈枕   與宋金鈞 比較

 

 

與顯微放大圖

 唐  遼  五代 鈞釉 印花 脈枕

 

基本上

除了印的圖案

見於唐三彩脈枕之外

乳濁成份研磨與淘洗較粗

遺留雜質多

也看得到沒有燒熔的不透明成份? 瑪瑙?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北方青瓷 葵式碗 北宋末期-金 應該是 汝州 張公巷窯--- a JU ZOU BOWL of the 12th century

  北方青瓷 葵式碗 北宋末期-金 應該是 汝州 張公巷窯--- a JU ZOU BOWL of  the  12th century

 

以前沒特別去了解

葵這個字

北方瓷

在北宋時

有流行一陣子 模印 薄胎 的葵式碗

秋葵切片 到蜀葵 向日葵 都可以。

 aP8070032

 aP8070045

 

 aP8070030

龍泉反而是蓮瓣 菊瓣 蔗

本來一直以為是龍泉系列

現在恍然大悟

原來是北方青瓷

有可能是較後期的汝窯系張公巷窯產品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一件康熙青花瓷大碗 "張騫乘槎浮於海"

康熙官窯青花瓷的鑑定  "張騫乘槎浮於海"

杜甫寫「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杜甫寫「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除了官窯款識之外。要研究十二的意義。

因為明朝留下來最好的技術與材料,在社會安定之後,漸漸從戰爭陰影中站起來,也延襲一些舊的習慣,也漸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明朝最後那些年,基本上官窯是停擺。許多瓷土原料熟成留下,因此無論是胎土或是釉燒成,都是後世難再現。這幾張圖就說明這點。有點萬曆外銷瓷克拉克瓷風格,卻又要補足十二位置人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十二花令圖的杯子是康熙官窯青花瓷的極致, 

------------------------------------------

張騫乘槎 就是仙界與人世之溝通橋樑的意思。 

清聖祖康熙帝玄燁

一生勵精圖治,臨位御宇六十一年,以勤戒奢,每年萬壽節均低調舉行,嚴禁慶賀禮儀。

唯一例外的是六十歲大壽,全國官民自發給康熙帝做壽,規模空前。

康熙六旬萬壽節在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

此前一年,郎廷極榷陶江西,精心製作一批寓意吉祥,質量上乘的瓷器上供御用。

《陶雅》有載「仁廟六旬萬壽,所制瓷品頗多,盤碗碟盞,花鳥蟲魚,幾於無美不備。」

 為何郎廷極選用「仙槎圖」裝飾獻壽之禮,而捨棄常用於祝壽的靈芝、仙鶴、松柏之類呢?

這要看康熙皇帝品位與習性。

執政六十一年中曾十次拒絕群臣與外藩上表尊號,

康熙六十年三月十八日,群臣最後一次上表請上萬壽節尊號,

「上不許,曰:加上尊號,乃相沿陋習,不過將字面上下轉換,以欺不學之君耳。本朝家法,惟以愛民為事,不以景星、慶雲、芝草、甘露為瑞,亦無封禪改元之舉。現今西陲用兵,兵久暴露,民苦轉輸。朕方修省經營之不暇,何賀之有?」

由此可見康熙皇帝務實求真的性格,

郎廷當然知道這個性,因此迴避了通俗的賀壽題材。

同時紋飾隱喻「鑿空西域」,使得西北各部歸順,邊疆安定,江山永固,這是康熙皇帝晚年最大的心願。

此前康熙皇帝就曾三次親征西北,故此獻禮正是郎廷極知君之深,投君所好的明證,肯定會得康熙皇帝所喜愛。 

-----------------------------------------  

十二 與唐詩十二卷 與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就是康熙後期的大事。這符合這落款樣式的製瓷期間。

這件主題是張騫乘槎,十二位仙人以八仙人物為主軸,然後就是十二種代表月令的花卉。
康熙製十二月花卉紋杯套杯

每一杯畫一種花,且配有題句:


正月水仙:春風弄玉來清畫,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玉蘭(或杏花):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三月桃花:風花新社燕,時節歸春政。
四月牡丹: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春。
五月石榴: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蘭花;廣殿輕香發,高台遠吹吟。
八月桂花:株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九月菊花:千載白衣酒,一生青玄香。
十月芙蓉: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十一月月季:不隨千秋盡,獨放一年紅。
十二月梅花: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康熙與十二有何關聯?
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主導下,蒐羅唐詩的合集。“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藥師如來與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為其嫡母孝康章皇太后祈禱消除病苦,所親自抄寫這篇《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即《藥師經》,唐玄奘譯,主要敘述藥師如來行菩薩行時,因地所發的十二大願

 康熙青花十二仙大碗 (26)

  康熙青花十二仙大碗 (27)

康熙青花十二仙大碗 (45)

康熙青花十二仙大碗 (43)

康熙青花十二仙大碗 (46)






 

 

 

 

透光處淡黃就是這時期的瓷土成份的反映。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哥釉器--瑪瑙入釉的問題

 從一件清早期

景德鎮窯米黃哥釉瓷的三足爐型筆洗的瑪瑙與皮屑入釉說起

 P5290002

基本上,我認為這是康熙無款官窯筆洗。

根據造型工藝美感,

大量使用瑪瑙屑的釉質感,

 三足打磨精細。

-------------------------------

我還有另一件胎上印龍紋,上米黃哥釉的筆筒,

造型大氣,符合康熙前期筆筒造型。


 十七世紀仿哥釉印花 筆筒

 

 -------------------------------------

當宋代瓷器工藝發展到白瓷與青瓷的巔峰時,

徽宗皇帝有了新的想法。

第一是顏色,從千峰翌翠偏綠轉到雨過天青雲破處,

 

第二  薄霧濛朧又露出天藍。這裡就有顏色與半乳濁 的技術。

第三  另一個要素是釉面的質感,如玉。

 

guan-northern-song,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ew York,

-------------------------------

技術面

牽涉釉的成份

燒瓷的氧化還原氣氛

燒的溫度控制與升降曲線

---------------------------

釉的成份改變,融化溫度升高,胎體變形,釉滴淌沾黏的問題就出現了。

------------------------------------

如何減少釉的流動,胎上用璇紋 是一個方法,圈足做法,做出小凹槽 或角度都可以,不然就是支燒。

支撐位置是一個演進過程,大家知道的是官汝窯用的支釘。其實不只汝官有。

--------------------------

總之,宋瓷有趣就在這麼多問題的解決,來滿足宋徽宗。

-------------------------------------

北宋滅亡之前,宋徽宗不滿足於汝官窯,又在京城內,看得到的地方,親自監督得到的地方,設北宋官窯。

這是超出汝窯釉的新構想。皇帝監督著,只會燒製供器花瓶文房用具等少量精心設計的瓷器。基本上是少量自己用的東西。

這就是北宋官窯少見,成謎的原因。

這階段,顏色已經不是重點。造型,如玉質感,無法預料的天意形成的開片 ,

如同官鈞的窯變,吸引了徽宗皇帝。

為了製造各種效果,除了比汝官加入的瑪瑙,加入更多之外,瑪瑙皮屑應該也是故意混一起。

其他寶石類或許也嘗試過。

 宋 官窯 單把杯

 

-------------------------------

北宋官窯,今天我們只能透過南宋官窯器來推想。

但是混在一起時 ,只好看所用的胎土,以及加入的瑪瑙來源,加入量,以及是否混有皮屑來判別。

這是材料部分。

南方北方燒製的工藝條件掌握,製器原創 與仿製的差異,也可以參考。

北宋官窯須通過宋徽宗皇帝這一關,基本上容得了某種程度缺陷美,但是整體需有可取之處。---皇帝本身參與,因此知道哪些缺陷是不容易克服,如縮釉 輕微變形。

-----------------------------------------------------------

開封附近原本燒製青瓷的所謂東窯 或董窯,

 P5120278mag 拷貝

 

 

一般認為是北宋官窯的基本材料工藝的基礎。汝官窯的半乳濁釉與瑪瑙入釉技術也加入了。

 比芝麻還細的支釘 應該是放了一件更小件

徽宗這時期宗教上沉迷道教,欣賞有不可預測的缺陷美,應該解釋了現代稱為哥釉的起點。

不只開片,還要線條與質感釉色多變。

所以哥窯 在北宋,就是北宋最後官窯的產品。

北宋嚴格說,官窯 只有 汝官與 開封(汴京)官窯。延續風格的民間窯就是哥窯。

沒人能說清楚分辨北宋汴京官窯,因此部分列入哥窯,部分列入南宋官窯。經由瑪瑙皮屑與量,大致可以找出汴京官窯產品。

 南宋就是一般說的宋官窯 民間版稱弟窯。

----------------------------------------------

哥釉無法描述,無字天書般的特色,讓後世人只能憑感覺判斷好壞美醜,失去這個感覺,無論是南宋元明清,官或民,其實都脫離原始的創意。

一支香 玄紋 三足爐    "一香鼎"應該是明朝以前的 甚至到宋

--------------------------------

 膽瓶

仿哥釉在康熙早期興起,但是沒人確切知道長什麼樣,因為沒落款。

目前故宮長頸瓶是我找得道的典型器,雖然無法上手,但是瑪瑙屑的特色,以及造型的線條,有明朝風味。康熙以後,雖有各朝官窯哥釉器,但是無神,釉也平淡,只注意到開片。

------------------------------------------

仿哥釉比較圖

 仿哥釉爐 (1)

 

 康熙官窯仿哥米黃釉長頸瓶 與 三足爐形筆洗 瑪瑙屑

 哥釉三足鑪 清  瑪瑙釉 三足打磨過,應屬無款官窯 早期

仿哥釉器很多,有瑪瑙屑的皮,造型符合官窯氣派的,值得珍藏。

--------------------------------------------------------------------

宋官窯的分析---------

唐  五代 官用瓷是委由特定民窯燒製,檢驗不合格,自行處理。

五代最後的後周--柴窯,目前認為可能是鼎州窯。五代各國用瓷,白瓷青瓷,定窯 越窯 鼎州窯。河南諸窯應該是入宋才開始發展。

北宋  --定窯 鈞窯 魯山段店 汝窯 當陽峪窯 都接過官方訂單。

單只做給宮廷使用的官窯,不外流外賣的,宋徽宗時期汝官窯。

宋徽宗末期的北宋汴京官窯,開啟了新的一章。

紫口鐵足  冰裂紋 鱔血 鐵絲 銅線 如玉   半乳濁

胎薄 釉厚

器形仿古金屬器

祭器 擺設 文房 花瓶  御用 宮內用品。

-------------------------

汴京官窯有開片---加入河南瑪瑙連皮研碎的粉,燒成潤厚如玉效果,尤其積釉處。

第一類後世傳開了,被稱為哥窯,演進成仿哥釉顏色偏向米黃

因此線條是黑色與 銅紅色。開片較小。

另一類就是後世演進成南宋官窯的,開大片偏青綠色系。

-----------------------------------

 南宋官窯多重施釉,沒看到河南瑪瑙紅皮屑。

玉質感 較差。

---------------------------------

第一類後來變成民間燒製高級瓷小件的多,後人難辨年代,

南宋元明清都有民間或官方仿燒。

以景德鎮瓷土為胎者明末清初達高峰。加河南瑪瑙研碎粉末, 康熙時興盛。後來造形線條生硬。

所以哥窯 哥釉 名稱出現是後來的事 。要挑出汴京官窯燒製者,就看瑪瑙用量與皮屑。當然積釉處與多次上釉的南宋官會有差異。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宋至元 水滴 鈞窯器

六件都是鈞窯 北宋 金到元的作品。很小件,屬文房類。我喜歡研究鈞窯。這邊剛好可以說明。元 鈞 水滴  招財进宝
白色 水滴 也是水滴型的白鈞是最早的。素燒時就用小支釘。應該是北宋末期。
到了金朝,有一陣子仿宋風氣盛,開始又恢復燒造鈞窯器。也想製造窯變彩色,2.3就是這時期,素燒時,三支墊條。到了456時,開始往元的修底方式過渡。當然比元後期還是精緻。宋至元 鈞窯 水滴 水盂
基本上,戰亂的關係,讓中國古代瓷器有一些工藝材料與消費市場的改變,讓分期比較明顯。這就是從器物推回歷史。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粉彩雪景瓷

粉彩雪景是清末民初流傳下來的瓷器品種,是陶瓷藝苑中一株奇葩。
粉彩雪景綜合了傳統粉彩、墨彩和琺瑯彩的多種工藝,吸收了西洋油畫技巧,用簡單色彩,表現雪景的層次和細節,既保留了傳統粉彩細膩粉潤的特點,又有西洋油畫藝術的立體感和層次感,豐潤雅致,意境深遠。

 江西華中出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 官託民燒 最先也是最後一批禮品瓷1950

  P3270095

難度在於在白色的瓷器上,要表現出白雪的層次感,這很難做到,需要深厚的繪畫功力,還有在創作挂滿白雪的松樹等細部場景時,要採用工筆畫法,工作量要遠大於一般粉彩瓷器的創作。 粉彩雪景曾興盛一時,出過很多大師,像“珠山八友”之一何許人和其弟子余文襄等,深受收藏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