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Yuan porcela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Yuan porcela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明朝十七世紀瓷器的特色


明朝十七世紀瓷器的特色

歷史背景
國際背景
政 治背景
經濟背景
社會背景
工藝背景
從明風格過渡到清風格
細描圖案與 簡筆寫意 都達到高峰 畫師文化水準高 類似元朝的原因(也就是被迫害因而
青花畫師 裏有些有文人背景 運筆工力韻味 喻意層次高)

 明末清初五彩罐

一般有關中國瓷器歷史與特色的敘述 總喜歡用皇帝年號
用膝蓋想也知道這是不對的

哪有皇帝一死 年號一改工匠全換一批
官窯或許可以 反正錢多 不合意的全打碎 重燒

民窯可不是如此
破壞性的改朝換代絕對會有明顯風格改變 這畢竟不多

正確描述應該是明朝民窯十七世紀初的風格演變(又稱天啟崇禎)

啓崇禎 民窯瓷器 特色

從與前一階段萬曆作比較 才可以明白這一個轉變的具體要點
萬曆 (元年 1573葵酉-1620庚申。)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用萬曆這個年號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Ming-Jar-3
萬曆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曆中興 

Meiping , Ming dynasty, 明代青花梅瓶
明與日本為了朝鮮 有兩次戰爭 1592.1596.
與後金戰1619


天主教傳入中國影響萬曆二十九年(1601——利瑪竇將油畫引入中國
與日本 與歐洲貿易往來


1609荷屬東印度公司與日本在長崎平戶開始貿易,1640年交易地移至出島。之後二百餘年,荷蘭的學術、文化、技術等,總稱為「蘭學」持續傳入日本,是德川幕府鎖國期間日本與歐洲的唯一聯繫。
中國瓷器透過日本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運往歐洲 及世界各地

裝飾風格自由化 開始跳脫傳統瓷器紋飾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中華瓷器進入十七世紀Ming-Wanli-export-plate

這說明了明朝進入十七世紀時 瓷器裝飾風格改變的原因( 理論上萬曆的最後四分之一期逐漸變化到天啓風格)
 另外兩個重要因素
一個是天啓 宦黨亂政 許多讀書人無處謀生 加入畫瓷 因此 提升瓷畫韻味 簡筆 聯句文字
另一端是印書業發達 畫譜用於  參考 人物故事畫 較細膩 
這些改變為順治 康熙打下基礎





 blue-and-white-box , Ming,  明青花

透過日本 通往歐洲17th-centry-chinese-blue-and white porcelain


 崇禎(公元16281644三月)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禎是明朝的最後一個年號。朱由檢於天啟二年(1622)九月被冊封為信王,後登位為思宗。

(1644-1661 大清 順治)


戰亂停燒 又改朝代 又屬不同文化語言 因此有較明顯的改變 尤其官用國內用者 至於外銷的 除了工藝材料之外 風格一市場 需求 不可能 劇變


啓崇禎 民窯瓷器 特色
对于 這時期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 放在一起  說,青花瓷 到 此時 ,已開始走下坡,而 這兩朝代加起來也不到三十年 因此制瓷風格相近。 官窑 幾近停顿,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主要是三類 產品:廟宇或家用供器、一般日用瓷和外销瓷。brush-painting-on-porcelain

1器型如同明代中後期 大多不規整。

2、胎質粗糙為多,淘練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并有萬曆  遺風。
   
多彩瓷、青花瓷為此時期的主要產品water-pot

3. 為迎合日本喜好,添加了日式圖案設計。也出现了日本風格的造型。,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明末清初时盛行的题诗联句風氣 亦有 出现。
出現豪放跨張的簡筆寫意畫 ,17th centry  export floral pattern

一般認為是明末清初八大山人風格的宗師 而非畫匠學八大山人 時間前後不對
出現題詩聯句代表部分文人畫家對裝飾內容的影響 高級官窯畫師 畫民窯的創意也有可能
官窯衰民窯進 相當合理bw021a

4. 崇祯时,器型不规 整更嚴重 少數例外 。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    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
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5.
青花有四 種不同色调,其中 暈散和黑灰的與 纖細 清淡的色调相差 懸殊。
   崇祯时 青花暈散Ming-Jar-B&W(燒瓷窯的溫度高 釉面硬亮 青花燒暈 已經開始過渡到康熙)

6
、器足可见里收向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也有的器足留有类似明初器底的小乳头,此时底足不施釉的较多,但沾有砂粒。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足边修切 圓整,胎体裸露部分 較多。形成了明末清初 特徵

 7、天 啓器物款 識少。一般 寫在器底。 。崇祯时, ,有書官款的,也有以書干支纪年款的,此外,還多见 寄託宣德成化嘉靖等前朝的年款。 台灣出土瓷片常見這類款識

 8. 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雖然也有精 良之作,但大多 粗糙。 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 青中泛灰,無青翠之感。到了天 啓時,在 風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 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B&W-plate-late-Ming花鸟、走 獸、鱼虫、静物,大至 龍鳳神仙,小到 蝦蟹之微, 無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潑、 天然,颇具水墨  寫意的風韻,山水画面常以细線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transitional period

結論
明末之物transition-dragon--17th-cen
重點
底部略粗 跳刀痕 圈足略尖  底中心尖狀凸起 特色款識 不難辨別
 。此外, 崇 禎的瓶、罐、 筆筒 ,常在頸部和近底 刻畫裝飾圖紋

可以說喜歡瓷器畫的收藏家 絕對無法缺席的區塊 極高藝術價值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元明釉裡紅 青花裝飾風格 underglaze-copper-red-dragon, Yuan or early Ming, 14 th centry




釉裡紅是元朝創燒的瓷器品種 但是元朝時品質不穩 直到元朝末期才有佳作
因此 元青花畫的龍 屬早期瓷器畫師 逸筆 為主
末期 則是照著圖案畫為主
釉裡紅龍 屬末期 因此 接近洪武的龍畫法 也是有一定程度 的描繪圖案 而少逸筆畫

copper red 3
copper red 2

這一個花瓶 有雙耳 線刻之後 再上銅彩 是元朝 典型 造形與圖案


under-glaze-copper-red-painting chryanthemum
元釉 裹紅


元末接近洪武的畫法

可以說逸筆畫 幾筆的元釉裡紅 應該是較早的作品

元末 跟隨元青花 發色改進 釉變更之後 有青花釉裡紅

保持較接近青白瓷的釉成份 加上線刻技術 可以燒出較漂亮的釉裡紅

器形則保持元的特徵

之後則出現從造型到圖案發色都是典型洪武的作品



underglaze-copper-red-plate
early ming2



Yuan  ,,underglaze-copper--red and cobalt blue


元朝末期還有 青花釉裡紅 為了青花以及釉裏紅同時發色 表面釉的成分以及燒造溫度必須調整
因此由卵白釉 與青白釉折衷 而這種釉大概到永宣還保持這樣的特色 讓青花發色達到中國瓷器史上的顛峰 

其他陶瓷畫以鐵為顏料

Yuan-Cizou-ware-Meiping
yuan-octagon-plate-with-iron brown painting of flower

孔雀藍 或 孔雀綠 與鐵

Meiping-Yuan1-peacock-blue/green
yuan-br3,British museum

顯然是由中東傳入

孔雀綠釉 in gulbenkian,for reference

這兩件是在葡萄牙的古根漢美術館 是中東地區 陶器 是中國元明青花圖案 的來源 回教文化對莊飾的限制甚嚴因此 花草幾何圖形 用得很多 而動物 神獸

Ming-plate-,15thcentury-plate , strange beast, senmurv?
100_0367

才可使用 senmurv 演化的異獸圖 我們看似麒麟 其實有差別 主要在翅膀 獨角


http://inkytwist.deviantart.com/gallery/690538#/d16jfus


官與民窯的比較



 元樞府銘青花盤的故事  Time to look at Yua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ased on "fine" and "crude" finishing of the foot ring,and free style brush painting



無款樞府盤




總結

元代在中國陶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青瓷 瓷胎 裝飾法 發展停滯 從此高麗青瓷領先
停滯的原因 是因為景德鎮掌握了燒瓷的新技術以及創新的裝飾法 尤其毛筆畫的結合顏料 鈷藍 銅紅 銅鐵孔雀藍綠 鐵 由此毛筆畫是關鍵
線刻是另外一個配合釉裡紅而發展出的技法 延伸到永樂甜白瓷的裝飾法
模印 雕瓷等等人仍被使用 但是後不如前 惟獨青花持續發展成中國陶瓷領先的技藝 但是千萬不要忘記毛筆的功勞
因此欣賞青花瓷理當同時欣賞其運筆才不愧有藝術的中華觀點
青花瓷的裝飾圖案 其時並非景德鎮所創
欣賞青花 應該知道甚麼是中華特色
*****************
 

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陳友諒襲殺倪文俊,因功升為「平章政事」,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時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歲卒於鄱陽湖

1357-1363年的景德鎮已經不是蒙古元朝政權的控制下。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

所以洪武瓷器是1368年之後,而朱元璋也為了擔心江西為陳漢舊地,建立明朝後,遷移百萬江西人到外地。

***

所以1357-1368之間景德鎮所燒造的瓷器,比起之前與之後,一定很有特色。而且從進口蘇麻尼青本地青料釉裡紅的使用,有某種過度,特點是工匠還是元時期那一批。

技術衰落是洪武大遷移之後。

也就是洪武釉裏紅燒成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