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乾隆皇帝大?還是台北故宮大? 沒見過北宋官窯 不能亂下結論



台北故宮出版的"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

引發論戰。

 乾隆皇帝大?還是台北故宮大?

 

我的好友沉迷宋瓷,親自上手收藏宋代官瓷碎片或完整器無數。讀了故宮那些專家的文章後忍不住替乾隆皇帝辯護。 

特地轉錄於下。

故宮陶瓷專家這次捅了大蜂窩了。   

http://www.npm.gov.tw/exh100/qianlong/

得佳趣 第198-199頁

轉載 筆名copper 吾友的文章


文如下:

乾隆皇帝肯定是汝瓷,台北故宮專家认為是南官,谁对谁錯

在台北故宮出版的"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看到一件非常有趣的宋官瓷,當年乾隆图版"珍陶萃美"之一,图文指出此瓷釉中有瑪瑙,釉質比宋官好,是黑胎,乾隆皇帝认為它是汝瓷.
台北故宮專家卻不以為然,覺得此瓷更像南官,不同意乾隆皇帝釉質的觀奌,將它定為南官,並批評乾隆時不知道怎麼區別汝和官,是汝官不分,.

  乾隆曾赋诗汝窯是宋官2

乾隆的汝瓷看法: 他手上有几十件汝瓷,几百件宋官和元明仿品,乾隆官窑又大規模仿汝仿官,乾隆对玛瑙釉的认识和區別汝瓷及宋官的能力,都不可能錯,(不要隨便說前人錯,先檢視自己證據的強度與歷史知識)

他的图冊清楚指明此瓷是玛瑙釉,釉質比官瓷好.

这看法的問題是此瓷的造型不是我們所知道的汝瓷.

(這不是特例 轉型是重點 專家只知標準器 又不是外星人提供技術,一定有過渡與研發)


台北故宮南官看法: 比較故宮藏瓷和南宋官窑址出土物後,此瓷的造型工藝是無可置疑的南宋官瓷.

(這叫無知愚昧 南官源頭是? 換地方燒瓷, 最不會變的是? 用點腦袋想一下)

这樣的看法,問題是此瓷釉質和南官有明顯的不同,不能定為南官,只能說是宋官瓷.
什麼瓷能有汝瓷的玛瑙釉,但不是汝瓷? 是宋官瓷但不是南官?

有玛瑙釉的宋官瓷,应该就是北宋官窑瓷.
乾隆和台北故宮專家的看法都需做些調整.北官的結论較為"精準",它介於汝官和南官间,与前後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由玛瑙釉到宋官的工艺,一脈相承,合理圓滿.

網友一開始不敢挑戰故宮

經過實物舉證後,
不是南官,南官沒有玛瑙釉.



北宋官哥有瑪瑙

guan-northern-song,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ew York,

  宋 官窯 單把杯

北宋官哥窯單把杯

 

 

 

南宋官多次上釉多次燒

guan-sothern-song,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ew York

南宋最早的官窯黑胎龍泉官

龍泉官窯

南宋末期官

南宋官杯


乾隆皇帝的知识和经歷,不可能看錯玛瑙釉.他以图文確认此瓷是玛瑙釉,又特別指出釉質比宋官瓷好(此處宋官瓷指的是南官).

汝官洗 紐約 私人收藏

末期汝窯

Ru ware, Ju ware, small dish , Northern Song Dynasty.   汝官筆舔-小碟

P4270072red2

乾隆時期应该是把有河南玛瑙釉的瓷器,都歸屬於汝瓷,所以北官也是汝瓷的一要稍微瞭解兩方面的觀奌,就明白除了北官,真沒有其他任何瓷窑了.

乾隆肯定此瓷有汝瓷的瑪瑙釉,它的外型工藝像南官與汝瓷不同,不会是汝瓷.台北故宮專家堅持它是宋官瓷,但它的釉質明顯比一般南官滋潤,尤其在內壁和底交接處,釉質較厚,形成非常美麗如玉的圓環,是典型的瑪瑙釉,南官沒有瑪瑙釉,此瓷也不会是故宮说的南官.所以此瓷不是汝瓷也不是南官,有瑪瑙釉的宋官瓷,也就是北宋官窑瓷.

我的意見如下:諸位看了上面的圖片 再造訪一下故宮的網站,就知道我們這個故宮不只行政管理已經忘了一個博物館應有的使命感,完全以營利為目的,更是在學術上自以為是,不長進。一些專家好的不學 學壞的 點到為止。以前綠色執政,故宮非紙類展品有些如瓷器,是可以不使用閃光燈之下 拍照的,現在不但不公布清晰照片,不准拍,不准用,與先進國家博物館。甚至中國博物館,都落後自大許多。此次重點是最新研究已經證實河南汝窯與北宋官窯都利用當地特產的瑪瑙磨碎加入釉中,來達到半乳濁又有特殊折光性的淡水霧偏藍的效果。此一作法是到後來越加越多,甚至金元時還加,以下是個人收藏的瑪瑙入釉北宋末期或金以及元汝窯碗。

元代 汝窯 印花 碗 Ru ware , Yuan Dynasty

  青瓷碗 宋 越窯系?

北宋宮廷 瓷器精華 ----中國瓷器史中的 乳濁化



中國瓷器史中 釉的半乳濁化
(秘色瓷 越或耀是半乳濁,汝是半濁加折射特性,鈞則更濁更變異性)

 從千峰翠色到雨過天青 從偏黃到偏綠 到偏藍 從吳越 到柴周 到宋汝 10 11 12 三個世紀的中國青瓷演變

 北宋-鈞
五代-耀州碗
無論青瓷或白瓷 ,在顏色之外,就是釉的厚度與折光特性。
青瓷是偏藍或偏黃
白瓷是偏黃 偏灰或偏青
再來就是不要火氣太大
君子的特色,要如玉,
玉是混合物,不是鑽石
混濁不均,捉摸不定,皇權之下的處世之道,也對。 宋朝的特色。
卻也是中國陶瓷史的巔峰。百花齊放,民有民的特色,皇帝有皇帝的品味,
更重要的是,讀書人官吏大戶之家也都有品味,加上外銷旺盛,這才是推動整個工業的動力。
宋朝雖然列強環伺,但是工商貿易發達,海上陸上絲路都帶來可觀的收益。
火的藝術火的產品 與絲製品,茶葉都是重要的外銷項目。
領頭刺激消費,刺激創新,刺激研發的當然就是皇室與高級消費群了。

官家一下子白瓷,一下子青瓷,一下子花瓷,整個開礦,冶煉,工藝,全都帶起來了。
研究瓷器,必研究中國與華夏瓷器史。研究華夏瓷器史,唐五代宋的這一段歷史絕對要深入。

青瓷巔峰在宋的汝官窯器,
瑪瑙入釉,推測的轉折點,應該是柴窯。


柴窯之謎 The mystery  of Tsai-kiln 10th century , Henan 後周 世宗 柴榮




雨過天青,水蒸氣濃厚時,霧霧的感覺,以天之淺藍為底,配合不同角度來的不同色溫的陽光,變化莫測。
汝官洗 紐約 私人收藏
柴窯沒見過,汝瓷卻達到了這境界。
靠的就是瑪瑙啊。
汝窯硯台合圖
因此藍不是最難,霧的效果難。
The most beautiful glaze in the human history, Ju glaze, morning sky blue

當汝窯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之後,這個藝術奇才宋徽宗,
有一天,看著他的筆洗,裡面有墨汁有朱紅色料滲進了後期汝官器的裂紋中,形成另一景象,
Ru ware, Ju ware, small dish , Northern Song Dynasty.   汝官筆舔-小碟
心想,如何讓我的書法,畫作天分永留瓷器中,於是找來工匠,要做出銅絲鐵絲的效果。
因此汝官窯最好的師傅就調集在皇帝身邊,忙著研發這個代表文房書畫留下於汝瓷的新品種。
這就是北宋官窯風格由來。(當我是與徽宗老兄通靈或夢話,要反駁也不容易,因為有瓷為証)
還有一件事,如果以上推論屬實,就是北宋官哥 器物應都是文房用具 像筆洗 筆舔 墨碟 水盂 香爐 臂擱 之類  至於貫耳瓶 我認為就是 書房花瓶。
其他做成杯碗應該都是後來的作品。
 當然到清代哥釉是甚麼都有


 guan-northern-song,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ew York,


回歸正題。
宋瓷裝飾,除上述之外,以全器全面觀之,還有整器勻稱或交錯的裝飾方式。

研究瓷器要尋其發展軌跡來推敲其尋求效果的根源。
從陶為何發展到瓷?
無釉到薄釉到厚釉。從勻稱到不均勻,規則到不規則,故意的操控的到一半聽天由命隨機。
一切都是因為中華民族崇玉文化的獨特性。

本來唐五代宋,瓷器是以仿金銀器為目標,追求形狀與輕薄,顏色則依帝王嗜好或白或青而有北白南青之粗略區分。
比較高麗瓷器,在青瓷上一路發展模仿金屬藝術裝飾格調,

十二十三世紀的中國,的瓷工被要求往顏色變化以及似玉的方向研發
最後更尋求瑕疵的美感。這樣的瓷器美學前段的高峰就已北宋南宋官窯來做高峰與總結。
瓷器美學的後段從元到清雖說高峰迭起,然而瓷器這個火的藝術,總難超越宋代。這就是宋瓷必然崛起的原因。
龍泉官窯
除了青白瓷原有的特質的精進之外,一支香 玄紋 三足爐    應該是明朝以前的
乳濁化與裂紋在這一段佔有重要地位,最後以這張姜太公釣魚同治彩 人物筆筒 託道光款 精品 有分粗細
來結束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瑪瑙為釉 汝窯 北宋官窯

瑪瑙為釉  汝窯 北宋官窯
很早以前 收藏了一個小碟 斂口 不尋常的淺碟
應該是符合汝窯的定義
困擾我的
是底部好像多塗了一層高鐵分的粉或水
所以滿釉的足圈是黑的 上面還一層薄釉
碟子使用過 有碳粉粒於裂縫中
冰裂紋 淺裂紋都有
最近因為好友研究瑪瑙釉有成
北宋官哥 器友人藏品提供照片
河南所產瑪瑙
橘紅色的部分是含鐵氧化的瑪瑙皮融點更高
 瑪瑙中有水晶 產生不同效果
瑪瑙是混合物 帶微量水分子,高溫時氣化 成氣泡而出。
皮殼其他雜質未去除完全就會有其他深色小點
 manau
北宋官哥
 guan-northern-song,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ew York,
才發現真是瑪瑙入釉的說法實例

 瑪瑙4a

 瑪瑙釉6

 瑪瑙釉

 P4270071

 P4270068


 P4270070
P4270062

 汝窯小碗 瑪瑙皮屑




吾友的宋官半乳濁效果演化研究替我解開部分謎團。
 汝窯器泡瑪瑙皮屑1

 經過仔細的比對 我想這個小碟是可以確定是後期汝窯釉演化到北宋官窯中間 瑪瑙增量 加護胎釉的過程中 失敗的產品 當時就拿去用做硯台墨碟之類的用途  從胎與造型這是符合高級用途也夠細緻 畢竟小件
瑪瑙顏色還有藍黑 本來我都以為是後來沾上的
我當時第一眼 想的 這是北宋官窯碟 現在認為是過渡期
許多所謂標準器
更多不標準器
又不是外星人教的 凡是不會無中生有。
窯場廢棄堆找的是過程


摘錄


中國瓷器史中 釉的乳濁化
無論青瓷白瓷 ,顏色之外,就是釉的厚度與折光特性。以全面觀之,這有整器勻稱或交錯的裝飾方式。
研究瓷器要尋其發展軌跡來推敲其尋求效果的根源。
從陶為何發展到瓷?
無釉到薄釉到厚釉。從勻稱到不均勻,規則到不規則,故意的操控的到一半聽天由命隨機。
一切都是因為中華民族崇玉文化的獨特性。

本瓷器是以仿金銀器為目標,追求形狀與輕薄,顏色則依帝王嗜好或白或青而有北白南青之粗略區分。
比較高麗瓷器,在青瓷上一路發展模仿金屬藝術裝飾格調,
十二十三世紀的中國,的瓷工被要求往顏色變化以及似玉的方向研發
最後更尋求瑕疵的美感。這樣的瓷器美學前段的高峰就已北宋南宋官窯來做高峰與總結。
瓷器美學的後段從元到清雖說高峰迭起,然而瓷器這個火的藝術,總難超越宋代。這就是宋瓷必然崛起的原因。
除了青白瓷原有的特質的精進之外,乳濁化與裂紋在這一段佔有重要地位,




關於釉的失透作用不外兩種原因:有起因於成分的,也有起因於窯的燒成狀態的。在成分方面是,當釉的粘性小而組成結晶 性釉時,混入遊離矽酸、磷酸、錫鹽、銻鹽、鋅鹽和氟化物鹽等失透劑,如此而使之呈失透作用。我國宋代的失透釉,多是由於混有遊離矽酸或磷酸所致。其中屬於 汝窯和鈞窯系統的如月白青、鈞紫青、蔥翠青等青色失透釉和鈞紫紅、珠砂紅等赤色失透釉,以及在月白青與鈞紫青中顯出的紫紅斑等都屬於這一系統。
另外在燒成上來說,其燒成火度也較比北方其他各窯為高,達1250℃以上,同時在燃料及燒成狀態方面也有所不同(因為是 用還原焰燒成的)。而且比起南方的傾斜窯來,其燒成溫度的上升和冷卻都較為緩慢。所以這種釉(成分上含有過量的矽酸及磷酸)發生相當強的失透作用,並且釉 色容易成為略帶紫色的呈色。
  雨過天青及蔥翠青的成分與上面所說的大致相同,據估計是在釉料中摻有越瓷、秘色瓷所用的矽酸鋅。
上面的例子 替乳濁形成又多加一條 就 是研碎的瑪瑙 
而瑪瑙其實還蠻複雜 端看取的部分 顏色 皮殼 水晶等等 
研磨後顆粒大小純化與其他乳濁成分比例均勻度 都足以影響成品效果
這一個小碟透露許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