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一件 宋青花瓷碗
(一 ) 歷史敘述
溫州市博物館藏有一件北宋青花瓷碗。
1956年,拆除浙江龙泉金沙寺塔时,底层发现一個 完整的青花碗,该碗高5.5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4.6厘米;卷口折沿,深弧腹,高圈足;外 壁以钴料绘鸡冠花,花间以五个圆珠纹相间。根据同时出土的塔砖模印“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推断,青花碗的制作年代应在北宋初 年。1957年2月,又在塔基夯土层中发现13块青花碗残片。经拼接是三件碗的口腹部残片。分别以青花绘双线半圆纹(内壁)和盛开的菊花纹。
两件胎质粗 糙,另一件白胎,胎质较细腻。釉色分别呈青白色、青灰色和白中泛蓝。
上述出土宋代青花碗整器與碎片,都是在青白瓷或白瓷生坯上绘饰青花,符合 青花瓷三要素,即瓷胎、装饰的绘画性和使用钴蓝料,故可确定为宋代青花瓷。
最早提出宋青花的是英国人霍布逊(R.
Hobson)和威廉(King,
William)。1931年在其合著的《私人藏品中的中国陶瓷》一书就提到过出土宋青花瓷,1936年12月吴仁敬和辛安潮出版《中国陶瓷史》(商务印书馆)提出景德镇青花始于宋代的观点。
至于这些宋代青花碗的产地,有人根据所用钴料的元素分析推测为浙江的江山窑产品。但目前在江山窑遗址中还没有宋代青花瓷的出土物足以印证之 。
1970年秋,浙江省博物馆在清理绍兴环翠塔塔基时,在距地表一米的夯土中发现一块青花瓷片,是一件翻口碗的口腹部残件。残高3.8厘米,下宽3厘米,厚
0.35厘米。瓷片胎质细腻,胎色洁白,烧结度相当高,已经完全瓷化而不吸水。内外施青白釉,青花发色浅淡,外壁绘放射线,口沿绘花边,质量较金沙寺塔出
土者有明显提高。同出石碑刻“岁次咸淳乙丑六月念八日辛未建……”,可知该青花碗制作年代应在南宋晚期(下限为南宋咸淳元年)。
註:對於上述內容,目前也有人挑戰其正確性。然而南宋 元時期或許已經有東南地區出產青花瓷,有別於景德鎮。
(二)
多年前在地攤上看到一個奇怪的青花碗,相當完整,略重些。看來是海底撈出來的,上面都是珊瑚的痕跡,也有用鐵器刮除留下的金屬痕。底部是橘紅的,不像一般火石紅,顯出亮橘紅色。整件沒有青花瓷常見的畫圈,有一些開片。
(三 )說明先看南宋影青
元青白瓷
元
北宋北方青瓷碗 足的作法 非常接近。北宋民窯為了流釉問題有許多設計,後來反而乾脆不施釉到底。
比較元青花
精品用墊圈 粗品施釉不到底
明
宋青花有兩件 底部有紅䄂 是否可以互相交流
回覆刪除.. Goo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