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鑑定一件 宋青花瓷碗

鑑定一件 宋青花瓷碗

(一 ) 歷史敘述

溫州市博物館藏有一件北宋青花瓷碗。

1956年,拆除浙江龙泉金沙寺塔时,底层发现一個 完整的青花碗,该碗高5.5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4.6厘米;卷口折沿,深弧腹,高圈足;外 壁以钴料绘鸡冠花,花间以五个圆珠纹相间。根据同时出土的塔砖模印“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推断,青花碗的制作年代应在北宋初 年。
1957年2月,又在塔基夯土层中发现13块青花碗残片。经拼接是三件碗的口腹部残片。分别以青花绘双线半圆纹(内壁)和盛开的菊花纹。
两件胎质粗 糙,另一件白胎,胎质较细腻。釉色分别呈青白色、青灰色和白中泛蓝。
上述出土宋代青花碗整器與碎片,都是在青白瓷或白瓷生坯上绘饰青花,符合 青花瓷三要素,即瓷胎、装饰的绘画性和使用钴蓝料,故可确定为宋代青花瓷。
   最早提出宋青花的是英国人霍布逊(R. Hobson)和威廉(King, William)。1931年在其合著的《私人藏品中的中国陶瓷》一书就提到过出土宋青花瓷,1936年12月吴仁敬和辛安潮出版《中国陶瓷史》(商务印书馆)提出景德镇青花始于宋代的观点。
 至于这些宋代青花碗的产地,有人根据所用钴料的元素分析推测为浙江的江山窑产品。但目前在江山窑遗址中还没有宋代青花瓷的出土物足以印证之 。 1970年秋,浙江省博物馆在清理绍兴环翠塔塔基时,在距地表一米的夯土中发现一块青花瓷片,是一件翻口碗的口腹部残件。残高3.8厘米,下宽3厘米,厚 0.35厘米。瓷片胎质细腻,胎色洁白,烧结度相当高,已经完全瓷化而不吸水。内外施青白釉,青花发色浅淡,外壁绘放射线,口沿绘花边,质量较金沙寺塔出 土者有明显提高。同出石碑刻“岁次咸淳乙丑六月念八日辛未建……”,可知该青花碗制作年代应在南宋晚期(下限为南宋咸淳元年)。

註:對於上述內容,目前也有人挑戰其正確性。然而南宋 元時期或許已經有東南地區出產青花瓷,有別於景德鎮。 

(二)


 宋青花瓷-鑑定要點

多年前在地攤上看到一個奇怪的青花碗,相當完整,略重些。看來是海底撈出來的,上面都是珊瑚的痕跡,也有用鐵器刮除留下的金屬痕。底部是橘紅的,不像一般火石紅,顯出亮橘紅色。整件沒有青花瓷常見的畫圈,有一些開片。

好玩之下就買下來研究,也因為多年前,在台南市建築工地撿到一個青花碗,較大,明清之物。花紋有點相近。 




老畫新製 painting on porcelain bowl




(三 )說明先看南宋影青

-box-1-影青雙魚洗  Song,景德鎮 的東西記得透光看一下 帶橘紅 到淺黃 與純白意義不一樣

元青白瓷

元影青 與南宋青白(影青) 胎土改變 較厚 堅固 溫度較高 Yuan , quin-bai 難得的元印花
元青白-小罐 Yuan quin-bai glaze bottle with spots of cobalt blue dye

北宋北方青瓷碗 足的作法 非常接近。北宋民窯為了流釉問題有許多設計,後來反而乾脆不施釉到底。


青瓷碗 宋  河南汝洲 宋金 瑪瑙入釉晚期
 元-鈞窯-碗

比較元青花

精品用墊圈 粗品施釉不到底

yuan--2,-small-jar-palace-museum taipei
洪武-碗  Ming , Hongwu ,14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 元明瓷器 精粗 看所用材料 以及底足工藝 高級品 價值高 少見

由以上分析,可見這一個碗確實是北宋時期東南諸窯之一 利用含鐵稍高的青花鈷藍繪製的釉下彩瓷器。

附錄 之前的文章參考

 在浙江省温州市博物馆内,珍藏着 一件完整的宋代青花瓷碗。为浙江江山窑生产,碗高5.5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4.6厘米;敞口,折沿,斜腹,圈足较高。 该碗出自于浙江南部龙泉县城南的金沙寺塔。 1956年在拆除金沙寺塔时,在底层中发现了这件青花瓷碗,根据同时出土的“太平兴国三年” (978年)铭文砖推断,青花碗的制作年代应属于北宋初年。  下面這一件識多年前收藏的 出海的青花瓷 口11公分高6公分底徑5公分 高圈足 微內縮 開片高溫釉有貝殼類及橙紅色底 浙江福建青花 年代?? 福建?浙江?青花 年代? 另一件是台南南門附近出土14.5*7.5*6公分 釉開片較細 浙江福建青花 年代?大碗台南出土 brush-painting-on-porcelain brush--cobalt-painting-on-p 看來應該是同一窯的風格或許年代較晚 瓷畫的風格是齊白石的祖公 這三件應該都是同一個窯燒的 江山窑位于浙江江山市境内,宋至明代烧青白瓷,兼烧青釉和少量黑釉制品;元末到明、清时期,烧青花瓷器。使用当地的钴颜料。明清时期也烧青釉薄胎碗、盘,碗外有的用铁质彩料描绘草率的文字,还有类似三组竹纹的图案,彩呈黑色。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乾隆文房用雕瓷御用瓷------巴洛克----洛可可---圓明園

 乾隆文房用雕瓷御用瓷------巴洛克----洛可可---圓明園

乾隆官窯瓷傳世極多,然而具特殊風格製作量少的雕瓷則相當罕見。
乾隆皇帝在封閉中國的同時,卻又喜歡西洋玩意。
圓明園裡不同風格的建築與室內裝飾都有,這種混合對應到西洋同期宮廷風格,有同有異,值得玩味。
官窯瓷器量多的是碗盤,其次各類擺設裝飾,真正皇帝貼身用品,有別於一般官窯器 ,稱之為御用瓷。

御用瓷可以是皇帝特別要求設計製作的,因此沒有模子,各件都是由一塊瓷胚開始挖雕的雕瓷就可以讓這些外來風格,結合傳統圖案來發揮。

以下幾件御用文房雕瓷顯現出這種中西合璧的創作巧思

 乾隆雕瓷印盒
 20130621 (58)

 20130202 (3)
 20121117 (30)
 20121117 (25)

鶴壽圖  乾隆 雕瓷 carving on porcelain
狩獵圖紙鎮

這類風格御用文房瓷的製作目的,以顏色造型論,無疑的較適合擺置於圓明園中的西式格調建物中。
印泥盒 ,筆洗,水注,墨床,紙鎮。
無論主題造型線條明暗雕刻,這幾件都顯示其製作的目的地----圓明園。
至於為何流傳民間文房收藏家,就是一個謎了。
補記;
圓明園,這座象徵清代盛世印象的皇家園林,建於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融合了中國南、北及東、西方園林建築精華,是中國歷史上最雄偉的帝王宮苑、也是世界園林史的偉大傳奇,是十八世紀最璀璨耀眼的明珠,無愧其「萬園之園」的美稱。

 圓明園無可爭議的引用大量西洋巴洛克風格與 洛可可風格設計,

巴洛克建築起源於十七世紀義大利,將原本羅馬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風氣,彰現出國家與教會的專制主義的豐功偉業。此新式建築著重於色彩、光影、雕塑性與強烈的巴洛克特色。
文藝復興為義大利宮廷帶來財富與權勢,是世俗與宗教力量的結合。巴洛克則,至少在初期,是與反宗教改革--天主教會內部對應宗教改革的革新運動,有直接關聯的。
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物,一方面有著更強烈的情緒感染力與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會的財富與權勢。新的建築風格尤其體現出新宗教教派的時代背景,例如戴蒂尼會(Theatines)與耶穌會,其目標是增進宗教的普遍與虔誠。十七世紀中葉,巴洛克風格轉而表現於豪華宮殿上,首先在法國--如拉斐特城堡(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於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薩爾設計--隨後遍及歐洲

巴洛克建築的特徵包括:
  • 寬闊的、有時是圓形的中殿取代了狹長的中殿
  • 戲劇性地使用光線,強烈的光影對比,明暗對照效果 或依靠窗戶實現均勻照明
  • 大量使用裝飾品(通常是鍍金、石膏或粉飾灰泥、大理石人造大理石
  • 巨大尺度的天花板壁畫
  • 外部立面的顯著特點是通常有戲劇性的中央突出部分
  • 內部通常只是繪畫與雕塑的框架
  • 錯視畫法般的虛幻效果,繪畫與建築的混合
  •  梨狀穹頂
  •  聖母柱和聖三柱 
室內裝飾部分,

 洛可可風格起源於18世紀法國,最初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coquilles合併而來。Rocaille 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而coquilles則是貝殼。洛可可後來被新古典主義取代。纖細和輕快的洛可可風格設計被視為是伴隨著路易十五的過度統治而來。相較於前期的巴洛克與後期的新古典,洛可可反映出當時的社會享樂、奢華以及愛慾交織的風氣。除此之外,此派畫家受到當時外來文化的啟發,在創作中添加不少富有異國風情的特色。

1730年代,洛可可在法國高度發展,並受到中國風的影響。

這種風格從建築和傢具蔓延到油畫和雕塑。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風格複雜的形象和精細的圖騰。不過在這一點上,它已經開始與大量不同的特徵融合,包括東方風格和不對稱組合。

 18世紀,英國一直視洛可可風格為「法國品味」,較少用於建築上,主要表現在銀器、陶瓷等。
在歐陸,洛可可風格以抽象的火焰形、葉形或貝殼形的花紋、不對稱花邊和曲線構圖,展現整齊而生動的、神奇的、雕琢的形式。
洛可可風格設計,不論使用在室內 設計方面或者家飾品設計,甚至建築外觀設計上,都令人無法忽視。
框緣的建築的部份中如畫的、細緻的、形狀獨特地表現於塑造性物料如木雕和雕塑 中  。牆、天花、傢具、金屬和瓷器製的擺設展現一種統一風格的和諧。

相比起巴洛克品味帶著豐富強烈的原色和暗沈色調,洛可可崇尚柔和的淺色和粉色調。洛可可風格亦從建築設計中的純粹裝飾藝術伸延至繪畫上。洛可可畫家選用清淡鮮明的顏色和精緻的曲線構圖,喜歡用基路伯小天使和愛情神話中等來點綴畫中氛圍,令畫面變得優美而神祕。

洛可可風格細緻地表現在人像畫中;畫中人不再是神、聖人或騎士,而是宮廷的朝臣、貴族等,顏色細緻、淡雅,人物纖細。 而洛可可的風景畫則是田園詩式的,多數描寫貴族的男男女女在悠閒地遊山 玩水。

讀吳樹的書,解讀中國古瓷器的收藏亂象

讀吳樹的書,解讀中國古瓷器的收藏亂象

剛從書店回來。書店書架上擺著三本書,
《誰在收藏中國》、《誰在拍賣中國》《谁在淘宝中国》。
以前讀過一些。今天快速看完吳樹的第三本書。
畢竟他本人鑑別功力沒有。聽那些人扯,接上專家的話。
結論:
兩個世界
一個真,
一個假。
能夠跨越兩個世界的最賺錢。
民國初年的情境又重演了。

只是多少真的好的又會流落何方?


鍾馗 中國瓷畫的高峰出現在二十世紀初期 畫鍾馗第一名當屬萬雲岩。 抓鬼累了 塗點筋骨散
珍老東西沒人要,攤上方寸且暫棲,
靜待有緣金瞳瞄 ,藍鈔一二擰歸家,

當然錯買清末民國仿的也絕對有。
 清  龍紋膽瓶
這件則款識已經擺明不是真官窯
道光準官窯

似乎不太真的
清中期粉彩/琺瑯 瓷 齋戒牌
仿明青花
A FAKE Yonle 永樂青花仿品 假的一定有目的 賺錢 賺頭之所在破綻之所在 真的永樂官窯 應該如何出現?

龍泉仿品品質高 且置案頭青悅目
 精仿-龍泉
celadon
其實收藏家只要看多老東西,一般是不會花大錢買假的
以前錯買的留做警惕
其實,過了2000年那一波收藏低潮之後,真品好的就不見蹤影了,而許多這一時期才想學中國瓷器的藏家,都很辛苦。
2007以後台灣骨董店藏家出脫許多精品,進入中國藏家手中不再出現,仿品充斥的時代就開始了。

不過中國仍然有一群活在真的世界裡的藏家這是毋庸置疑的。

台灣與中國都出現真假世界,其實也蠻切割的。穿越這兩個世界的,獲利的就是吳先生書中人物。
假似真時 真亦假。
偶而在一些國外小拍目錄上,還是有看過各時期的小真品,搶標現象不多但是也有。因此國內國外多努力,仔細看,還是有機會以合理價格,買到值得收藏的老東西。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元末過渡期 ”蒙漢期風格” 落馬橋型青花釉裡紅 心得



元末過渡期 ”蒙漢期風格” 落馬橋型青花釉裡紅 心得

最后的辉煌:落马桥型元青花

林梅村   发表于2012-10-15 01:12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景德镇窑厂的画工冲破蒙古色目文化之藩篱,首次将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汉文化艺术引入元青花,从而创烧出独具一格的落马桥型元青花瓷器。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景德镇窑厂的 画工冲破蒙古色目文化之藩篱,首次将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汉文化艺术引入元青花,从而创烧出独具一格的落马桥型元青花瓷器。根据落马桥类型元青花的发现地点, 完全可以复原一条从景德镇落马桥,经江苏太仓海运仓、西沙群岛、马六甲海峡、南印度,最后抵达埃及福斯塔特古海港的元末海上元青花外销路线。

(蒙漢期風格中國歷史所謂正朔的歷史寫法 明修之歷史當然把明建國前1368前都稱元。然而事實上江西景德鎮1351年以後已經脫離元之控制 所謂落馬橋型青花雖延續元之工藝然非元之格調而冠以元之矛盾應予敘明。以大一統的想法,明史不可能承認陳友諒的漢王及漢帝。

 明建國於1368之後,卻對陳友諒領下之人民不放心,洪武年间的大 移民,共迁江西移民214万人,其中饶州移民将近百万人。在这两场大劫难之中,景德镇陶冶业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early ming2

元末 明初 青花碗

直到明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厂青 花瓷烧造工艺才逐渐得以恢复。這段歷史解釋了元至明景德鎮燒瓷風格之大轉變,從而讓所謂元末過渡期之產品背景有更清楚的了解。站在公平的立場,這類產品為蒙漢期風格較適當。)

以下摘錄林先生之文章並補上部分個人意見與圖片

  "新兴的元朝虽“遵用汉法”但在审美情趣上却与孱弱的赵宋皇室大相径庭。蒙古尚白, 瓷器转为采用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枢府”瓷等白瓷制品。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元代在将作监,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下設有官窑一所-浮梁瓷局,從事皇家 用瓷的生产。该局设置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文宗时(公元1328-1335年)又开始使用青花釉里红瓷器(28)"

(元青花瓷的研發應該是浮梁磁局被指示開發的,初期產品釉改得不夠好,藍白對比不佳,見個人收藏樞府銘青花盤。我們必須認識到景德鎮樞府釉瓷與青白釉瓷釉與胎都有差異也並存,在研發青花與釉裏紅期間,以官府之力來主導改進變化多元迅速,達到成熟,這是1328-1351間發生的事,1351之後各窯依據成本與需求靈活運用這些技術,這些技術到明洪武時因戰亂與強迫遷移而衰落)

樞府青花,這一階段產品贈送越南占城開創所謂東南亞型青花)

土耳其和伊朗两地收藏的元青花主要是元朝皇帝在 13281331年间赏赐伊利汗国大汗的赐赉瓷(以品質言是元青花之成熟作品,Yuan-B&W-plateyuanbwbr2,British museum然主題受限)

大维德基金会藏云龙纹象耳瓶烧造于至正十一年(1351),而伊利汗国早在16年前(1335)灭亡。此后,中 东穆斯林君主不可能得到元朝皇帝赏赐的元青花。天完红巾军在至正十一年攻占元朝浮梁磁局所在地饶州.

(個人意見以為元朝景德鎮民窯在1328年以前,即已經實驗性少量的用銅紅鈷藍于瓷器局部塗布裝飾,1328年開始以多餘的樞府盤庫存素坯試燒青花瓷,小件繪典型元代菊花紋,少量致贈或販售與中南半島官僚或華人文化圈,這是東南亞小型青花少量釉裏紅也就是落馬橋型小件類裝飾圖案之源頭 當然後面模仿的產品畫工差異極大, 本件樞府青花購藏自泰國據賣主提供資料當年越南窖藏出土 一青花大罐 高足杯碗個一 加此共四件,早期官燒青花品質當然遜於致贈中東那一批。因此元青花 分成醞釀期 浮梁磁局一期二期 然後就是落馬橋期 。各具特徵。)

所谓元青花包括两类, 第一类,元朝浮梁磁局烧造的元青花,(可再分時期)第二类,陈友谅割据政权烧造的元青花. (延續青花與釉之品質但胎土與修胎未達之前官窯水準,好壞落差大,典型商業取向的一分錢一分貨。)元青花釉裡紅牡丹壽桃碗元釉裡紅瓶

 yuan blue and white plate B
 yuanbwbr, British museum
 yuan-4, plateB, civilian kiln
yuan blue and white bowl
 yuan-b &w small jars, from Palace Museum taipei
洪武 釉裡紅  under-glaze-copper-red-painting chryanthemumearly-Ming-dragon-B&W-Meipi
)

《明史·陈友谅传》记载:至正十一年九月,陷蕲水及黄州路,败元威顺王宽彻不花。遂即蕲水为都,称皇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以普胜为太师。 未几,陷饶、信。所谓至正型青花瓷,相当一部分烧造于落马桥元末窑址,年代当在元末红巾军首 领陈友谅割据饶州时期。据史书记载,元末海外贸易从未中断,江南首富沈万三在陈友谅大汉国都城江州(今九江)开办宝市,将景德镇外销瓷批发给中外海 商,然后从张士诚控制下的太仓娄江港远销海外。落马桥五爪龙纹青花釉里红瓷器是陈友谅称帝时订烧的,年代当在至正十九年与至正二十三年之间。落马桥元末窑址出土云龙纹青花盘,口沿内侧图案亦采用双勾不填色方式,但是龙纹只有三爪,大概是陈友谅部下订烧的。

 封面 紅的藍的各領風騷

釉裏紅瓶具落馬橋期之特徵 可見當時之技術以相當程度掌握釉裏紅燒造。可惜這段期間如曇花一現 而洪武建文瓷器毀於內戰,今人難識全貌。

青花瓶頗具元末韻味,可見當官府控制變弱時,民間風格又恢復活力,空白期產品。

 

落马桥元末窑址发现了两件鹿纹瓷片。展品173为釉里红鹿纹残片,残长6.8厘米;展品174为青花葡萄鹿纹盘残片,残长16厘 米。从明人孔迩《云蕉馆纪谈》记载可知陈友谅好鹿,那么落马桥元末窑址出土鹿纹釉里红瓷片,以及湖田窑南岸元代后期地层出土了元青花鹿纹残片,当是迎合陈 友谅之所好烧造的。

元朝末年,随着杭州文化圈向苏州地区的转移,以苏州为中心的松江、昆山、无锡等地,名家频繁交游往还,他们的诗歌唱酬、书画鉴藏活动,正如石守 谦指出的,创造了个不安定时代所能想象到的最为蓬勃的文化景观。从至正八年到十六年,流寓苏州的浙江文人和苏州本地文人纷纷前往玉山草堂。顾阿瑛凭借 雄厚的财力,广罗古书名画、鼎彝珍玩,广结天下名士,日夜在玉山草堂与宾客置酒赋诗,歌咏唱和。顾阿瑛创办玉山雅集,持续时间达12年之久,场次达 50次之多。苏州、松江、杭州等地文人雅士在玉山草堂找到了一处幽雅的世外桃源,剧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作者)、柯丹丘(《荆钗记》作者)和善于吹奏曲 笛的诗人杨维桢,皆为顾阿瑛的座上宾。他们不仅经常在一起载歌载舞,而且将民间流传的戏曲腔调加工整理,使之逐步完善——这正是昆山腔最初的形式。种种迹 象表明,那些元代杂剧图青花瓷有可能是顾阿瑛在落马桥窑厂订烧的。

甘肃武威市城区出土了一件元青花昭君出塞图高足杯,口径7.7厘米,高8.9厘米。竹节状喇叭形高足,足部所绘蕉叶纹用落马桥型元青 花双勾不填色方法。碗心所绘昭君骑马弹琴图与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盖罐如出一辙。这个发现再次说明元代杂剧图青花瓷烧造于落马桥元末窑 址。

高安窖藏还有一件元代釉里红开光凤纹大口罐。据汪庆正分析,元代釉里红可分涂绘和线描两大类,而后者的年代应晚于前者。因此,高安窖藏出土的 釉里红开光大罐的年代很难定在元代,可能是洪武朝的制品。……菲律宾及印尼的一批线绘釉里红罐等小件器,其图案花纹为双勾不填色,以草叶纹、扁菊、莲花和 变形牡丹纹为主,传世也有这种釉里红双勾变形花卉的玉壶春瓶,其牡丹及莲叶瓣已经改变了元代的典型风格,而和基本上可判断为洪武青花、釉里红瓷的叶纹相 近。

高安窖藏元代瓷器有浓郁的汉文化特征。其中6件元青花梅瓶分别写有《周礼》六艺(礼、乐、书、数、射、御),一件高足杯写有釉下 彩诗歌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有元一代,在蒙古色目文化统治下,元青花瓷器深受伊斯兰教、喇嘛教艺术的强烈影响,花纹繁复,而且不能表现人物。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景德镇窑厂的画工冲破蒙古色目文化之藩篱,首次将具有千年文明史的汉文化艺术引入元青花,从而创烧出独具一格的落马桥型元青花瓷器。

  随着元末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江西景德镇落马桥型元青花远销东南亚、印度东海岸,乃至埃及福斯塔特港。可惜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至正二十三年 (1363)鄱阳湖大战,陈友谅60万大军命丧黄泉。明初朱元璋采纳苏琦奏言,实行移民屯田制。饶州瓦屑坝成为江南第一移民集散地。据考证,洪武年间的大 移民,共迁江西移民214万人,其中饶州移民将近百万人。在这两场大劫难之中,景德镇陶冶业受到重创,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明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厂青 花瓷烧造工艺才逐渐得以恢复。

沈万山即沈万三,今江苏昆山周庄人。沈万三经商范围广泛,横跨陈友谅的大汉国和张士诚的吴国。他还在大汉国首都江州(今九江市)朱衣巷尊珍馆开 办宝市,与海外富商大贾进行高档奢侈品贸易。众所周知,元代饶州(今江西景德镇)和处州(今浙江龙泉)是元代外销瓷主要产地,那么九江宝市与海外 胡商贸易对象当为元青花、卵白釉瓷、青白釉瓷和龙泉窑青瓷。

元朝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在福建泉州,然后经京杭大运河运往元大都(今北京)。正如欧阳玄《通惠河政绩碑记》所说,又自昆仑西南,水入海者,绕 出南诏之后,历交趾、阇婆、真腊、占城、百粤之国,东南过琉球、日本,东至三韩,远人之名琛异宝、神马奇产,航海而至。或逾年之程,皆由漕河以至阙下,斯 又古今载籍之所未有者也。元末爆发红巾军起义后,京杭大运河漕运被迫停运。至正十七年起,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泉州 港海外贸易从此一蹶不振。

元代堆积层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青花瓷的品类非常丰富,除常见的碗、盘外,还有劝盘、耳杯、匜、盖盒、鸟食罐、双系小罐、大口罐、铺首罐、双 耳瓶、长颈瓶、梅瓶、玉壶春瓶等器形。纹饰有菊花、牡丹、梅花、灵芝、葡萄、蕉叶、龙、鹿、孔雀、鱼藻、人物故事等。此外,这里还出土了一些书写文字的器 物。

  1992年,落马桥出土文物曾经送到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展览。据展览图录介绍,落马桥元后期灰坑淤泥中出土的青花,料色蓝艳、淡雅兼而有 之,绘画潇洒工整,还有罕见的青花釉里红五爪龙纹瓷片及霁蓝瓶残片,故疑其与湖田南岸的青花双角五爪龙纹高足杯及形制雄伟的大盘等,均为浮梁磁局的制 品。这批瓷片中的元青花盖上的荷叶纹,与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博物馆藏元青花鱼藻纹大罐的纹样相同,而五爪龙纹青花釉里红残片所绘卷草纹,采用双勾不填色方 式,与菲律宾出土元末青花或釉里红瓷器花纹相同,年代当在元朝浮梁磁局停烧之后1958年,河南省荥阳县楚村明周惠王墓出土了一件五爪云龙纹青花玉壶春 瓶,通高39.4厘米,口径9.3厘米,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这件玉壶春瓶所绘五爪龙纹图案,与落马桥元青花釉里红瓷片上的龙纹极其相似,可能是陈友谅称帝 时在落马桥订烧的。

 元末-青花碗

  

元明過渡期 景德鎮青花 釋迦摩尼佛


 

 

後記:

台灣1997年前後十年間是世界歷史上收藏中國古瓷器是最好的期間。以後的台灣人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機會,接觸收藏如此廣範圍的中華文化工藝精華。大多數人是喜愛但是不見得幸運。挑到一件寶,至少有百件仿。我寫這些文章分享這些圖片是因為我覺得我們應該讓許多歷代工匠的成果讓大家知道。文化與歷史,骨董商拍賣行是有區隔的。有幸成長於此地此期間,恭逢盛宴,多記幾段以紀念先賢。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元青花釉裡紅器的分期分類與高下 還給漢王陳友諒的景德鎮瓷器一個公道

元青花釉裡紅器的分期分類與高下

研究中華陶瓷工藝藝術多年,一直不敢獨立思考。買了許多書,讀不出一個所以然。
近年來,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以及中國開放,許多資料逐漸呈現,歷史真相逐漸明朗。
回顧以前台灣雖說復興中華文化,保存文物,然而統治者對歷史的詮釋相對封閉。也偏向 以統治者的角度來看事情。

反觀中國,不談政治談歷史則百花齊放,用不同角度看事情,讀來別有一番心得。
其實以前也懷疑過用朝代來區分中華瓷器工藝歷史階段的正確性如何?
所有學問都有慣性與惰性的陰影,這是我輩思考瓷器發展與歷史時,必須時刻提醒堤防的事。

大家看骨董瓷器都只想到多少錢,都只想開不開門,這樣的收藏,不但花錢,而且無趣。
骨董商就是要你相信他的專業,然後談到如何值得投資,然後如何稀少等等。

人性很難不想到投資回報。我當初開始研究收藏瓷器時,坦白講,雖說以搞懂一門困難而且充滿欺騙造假的學問與實力 來自我期許,難免也有等我搞懂了必有大利可圖的想法。
然而抱著這些辛苦巧妙收藏到的東西這麼多年,卻也沒賣過一件。而反覆研究欣賞,最近用攝影,影像處理,倒也發現一些有趣的事。

元青花釉裡紅牡丹壽桃碗

 出現釉裡紅的壽桃,應該是漢王陳友諒自由經濟時期才會出現的漢人喜好之產品。元青花釉裡紅  Yuan, cobalt blue and copper red

 元末1351-1368年間之 釉裡紅龍紋

數位處理影像之後 可以看到線刻部分讓龍頭細部線條更明顯
 Yuan dragons ,元明過渡期之龍紋
 青花龍紋玉湖春瓶圖片來自蘇富比。以青花發色及運筆來看應屬元青花發展的中期製品。中期與晚期明顯差異在於青花發色較灰而釉不夠白,然而運筆構圖明顯優於後期與末期青花。
所謂末期就是指過渡期而後期指1351年前。工匠還是那些人,進口青花鈷料還有但隨庫存減少,摻用比例漸減。元青花瓷釉料演進影響青花發色,區分元青花瓷的進展時間軸。胚製作及胎土用料區分高級品也就是官窯等級,以及一般粗俗用品。1351年之前燒造的一批官窯等級青花大器贈送土耳其伊朗者為元青花發色與圖案裝飾巔峰之作。而更早之作品必須以畫工高下以及製胎用料來區分。

 漢王陳友諒的功勞
一把景德鎮從元朝高壓統治下解放 因此可自由畫市場喜歡的題材 因此漢民族特色文化得以  充分表現
二讓景德鎮陶瓷工業繼續運作
三設法出口來提振製瓷工業
不論元或明帝國一但有力量都想箝制藝術題材 漢王沒這樣做
可以說今天元青花釉裡紅釉這麼大的藝術資產留下是陳友諒的功勞 不是元 不是明。
這段期間長達十幾年,因此不應該抹煞,至少說是元明過渡期



紅巾軍與朱元璋都喜歡紅色,而進口鈷料在1351之後中斷,元官窯高超的工匠與工藝在1351年之後,為景德鎮釉裡紅器創造了一個短暫的高峰。之前或之後都沒這些條件。明朝建國之後,帝國對官窯瓷又開始管制,因此紋飾圖案失去自由發展空間,相對的製胎用料又趨嚴謹。然而元朝巔峰期之工匠已漸凋零。


樞府青花

這件元青花是中華陶瓷史上最早的官用品質(樞府款)且修底精細,畫工卓越的青花瓷。稱之中華第一青花瓷也當之無愧。

元代瓷器 青花 或釉裡紅 分析
一 器型
二胎土
三製胎工藝修底
四釉
五釉與底足交界處的處理
六青花與釉之交互作用與效果
七主題圖案 延續元傳統印花圖案 或為中東餽贈新設計之圖案 或元末1351-1368之圖案
八畫工運筆構圖優劣 官民窯 精粗品 內外銷 餽贈外國用品。
九青花釉裡紅 圖案 發色 加入傳統喻意者應為1351後之產品。
十釉裡紅精細者應為1351-1368之間的產品 發色最佳。之後洪武官窯釉裡紅發色不如元末。

還給漢王陳友諒的景德鎮瓷器一個公道
歷史真相應該還原
1351-1364景德鎮是屬漢王漢帝陳友諒的領域 透過張士誠控制的港口外銷
自由經濟的氛圍 去除元朝的控制後,景德鎮產品更多元,青花題材轉向戲曲歷史故事以及吉祥寓意。龍紋也開始往明代特色過渡。
中華陶瓷史上 元朝留下的優秀的景德鎮工匠,得以在青花與釉裡紅甚至青花釉裡紅領域,在這段期間內開創出一個高峰。
目前認為像鬼骨子下山,至正型青花標準器,其實應該都是漢王時代的產品。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正史抹殺掉的真相,應該還原。

以歷史以人以資源以市場來思考瓷器學,避免以明清瓷器以帝王斷代之思考模式來看宋元瓷器是我的結論。
參考閱讀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2-10/15/content_686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