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東窯 董窯 北宋汝官窯 到北宋官窯



東窯 董窯 北宋汝官窯 到北宋官窯
 印花三足香薰 (10) 拷貝
 所有中國名瓷,雖說都是從礦石加工做出來的,但是工藝技術絕對不會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孫悟空。
因此研究宋瓷 ,難免要追本朔源。
北宋官窯存在否是爭議的焦點。
河南人說有這回事,浙江人說沒這回事。
怎麼一回事?
以下錄一些文獻,
看一下河南人的說法。
如果不合理,那麼浙江人就對了。
 先從東窯說起,因為東窯是方向的東
為了避免雷同 用董窯稱之亦屬合理,指的就是北宋 開封附近的一些窯。

董窯

 比芝麻還細的支釘 應該是放了一件更小件
《宋會要》窯務條文載:“京東西窯務掌陶工為磚瓦器給營繕之用,舊有東西二務景德四年廢止,大中祥符二年復置東窯務
東窯為宋代北方著名民窯。 亦稱董窯
 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附近。 專燒磚瓦。  以東青器著名,與官窯、哥窯並列。 盛於北宋。  
二 
東青器亦稱青東器青冬器。 胎骨細緻,釉色淡青,有深淺兩種,近似汝器,但無蟹爪紋,多紫口鐵足。

三 
明代曹昭《格古要論》有董窯條,謂其特徵與官窯相似,而又不及,今亦少見。 明清兩代談瓷筆記多引用之。 但董窯實物未見傳世,窯址亦無明確地址,或為東窯之誤會。 一般所指董窯即指民窯,相對於官窯而言。
 
 清兰浦《景德镇陶录》谓:东窑,北宋东京民窑也,即今开封府陈留等处。土脉黎细,质颇粗厚,淡青色,亦有浅深,多紫口铁足,无纹,比官窑器少红润。后人有东窑董窑者,窑址迄今未被发现。到明清,景德镇曾仿制东青釉,清雍正的豆青釉也被称作东青
**五代时,东京是开封,西京是洛阳,北京是太原

《景德镇陶录》:同一青瓷也,而柴窑、汝窑云青,其青则近浅蓝色;官窑、内窑、哥窑、东窑、湘窑等云青,其青则近淡墨色;龙泉章窑云青,其青色则近翠色;越窑、岳窑云青,则近缥色。古人说陶,但通称贵色耳。
     
景德镇诸窑称青亦不同。有云青者,乃白地青花也,淡描青亦然,其青皆近蓝色,分浓淡;有仿古窑称青者,则亦如古窑之青;若霁青之青,亦近深蓝色。
 邵蛰民撰、余戟门增补《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董窑系北宋时东京民窑所造,即今开封等处。土脉细致,器质颇粗厚,淡青色有深浅二种。因系东窑所造,故曰东青。
《陶成记事》称为东窑,并云:东青有深浅二种。唐氏《肆考》则误为董窑,且称东青色为冬青色,殊谬。


八 轉錄
北宋官窯窯址會在開封陳留嗎?(文字部分)

(作者系開封市文廣新局黨委委員、調研員 韓鵬)作者︰韓鵬      時間︰2012-07-27     
        北宋時期的宋文化,在中國古代社會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而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宋文化中一朵絢麗的奇葩。但是,作為宋瓷代表之作的北宋官瓷的生產之地——官窯在那里,一直是宋代文化研究中的一個難題。現就此加以探討。
一、北宋官窯的產生與匿跡
        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宋徽宗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據南宋學者顧文薦《負雜錄》記載︰宋宣政間 (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南宋池州青陽人葉--在《垣齋筆衡》中對汴京官窯也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 窯燒造,名曰官窯。其中宣政,就是宋徽宗年號政和歷時7年和宣和歷時也7年,中間還有重和”1年,共歷15年。
        這也是北宋王朝最後的15年。宣和之後便是靖康時期,遭遇了靖康之變,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被金國北擄而去。接著, 宋高宗趙構建立偏安政權于臨安(今杭州),定年號建炎,史稱南宋。所以,南宋顧文薦、葉--所載的官窯被稱為北宋官窯。當時的京師是指汴梁,也稱汴京(今開封),故又稱汴京官窯
        按上述時間計算,汴京官窯實際只存在約15年的時間,隨後,便由于金人的入侵、北宋的滅亡而廢棄。
        所謂官窯,是指由宋代朝廷直接監制的官辦窯場,專門生產御用瓷器。在北宋五大名窯中,其他四窯皆是由民窯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 由朝廷派官監造貢瓷,惟獨官窯一開始便為朝廷所建,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由于官窯燒造的貢御瓷器工藝先進,制作精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北宋晚期的宋徽宗,藝術才華橫溢,不僅擅長筆墨書畫,而且是一位好古成僻的文物鑒賞家。追新求異的宋徽宗,廢棄派官監制貢瓷的慣 例,調集能工巧匠自建窯燒制御用瓷器。于是,一個震古爍今、彰顯尊貴奢華與皇室風範的新瓷種——北宋官瓷誕生了。
北宋官瓷將精美絕倫的汝官瓷技藝與典雅莊 重的宮廷藝術融合一體,其造型多取自古青銅器,蒼古幽雅,氣度不凡,其釉色潤美似玉,開片粼粼如波,加之紫口鐵足的典型特征,使其達到了我國青瓷燒造 史上的又一高峰,也許是其釉色和蒼天之色相似,官瓷尤為歷代皇帝所推祟和喜愛。
清乾隆皇帝曾為官瓷作詩曰︰李唐越器久稱無,趙宋官窯珍已孤;色自粉 青泯火氣,紋猶鱔血裂冰膚。
        遺憾地是,公元1125年金兵攻陷開封,北宋滅亡,官窯也隨之被毀,作為生產一代名瓷的北宋官窯僅僅存世十多年就夭折了。由于燒造 時間短,所制器物只供朝廷使用,嚴禁流入民間,故北宋官瓷存世極為稀少,據說全世界總共也不過七十余件,已成為陶瓷界注目的熱點和博物館爭相收藏的寶物。 由于北宋官窯存世器物極少,加之停燒後遺址被毀,沒有遺址出土物可以認證,故而有許多人懷疑北宋官窯的存在。
        對此,我們認為,北宋文獻記載和南宋官窯窯址的發現,足以證明北宋官窯在歷史上曾經存在。不過,由于歷史上黃河多次泛濫改道,北宋 官窯就像開封的黃帝之宮舜帝九層之台夏啟居室一樣,如今早已被埋沒在開封的泥沙之下,北宋官窯窯址的具體位置也成了又一個千古之謎。
二、北宋官窯瓷器與汝窯瓷器的區別
        有人認為,北宋官窯就是今河南臨汝、寶豐一帶,即宋代汝州的汝窯,我們並不這樣認為。從目前保存的北宋官、汝兩窯傳世器物來看,雖 然有些相近,但區別還是很大的。據瓷器專家介紹,官、汝兩瓷從造型上看,汝窯多以盤、碟類造型為主,Ru ware, Ju ware, small dish , Northern Song Dynasty.   汝官筆舔-小碟雖有瓶、洗,但無大器,大都在20厘米左右,而北宋官 窯多以仿造青銅器造型為主,以生產盤、碟為輔;從胎質上看,汝官窯瓷胎色灰白或香灰色,而北宋官窯瓷有灰白胎和灰褐胎兩種,並因含鐵元素較多而有紫口鐵 足的特征;從釉色上看,汝官窯有八大釉色,月白、粉青、蝦青、豆青、梅子青和蔥綠,主色是天青、天藍,而北宋官窯的瓷釉色有月白、粉青、青灰、青綠、大 綠、炒米黃等種類;從開片上看,汝瓷開片細密,有魚子紋、蟹爪紋、魚鱗紋等,而北宋官窯瓷則開冰裂紋片,並以金絲鱔血為貴;從釉下氣泡上看,汝 瓷釉下氣泡隨釉色變化而變化,或寥寥無幾,或相對密集,大小不等,而北宋官窯瓷釉下氣泡密如攢珠。
        這表明,北宋官窯不僅在歷史上存在,而且還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宋 官窯 單把杯
        可是,北宋官窯窯址已銷聲匿跡約800年,它到底在何處呢?
三、北宋官窯在汴東陽翟不在鈞窯所在地陽翟
        據清代《辭源》第二冊記載︰官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北宋大觀間京師置窯燒瓷。胎骨有白、灰、紅之分。其土取自汴東陽翟,淘煉極 精。由此可知,北宋官窯瓷土取自汴東陽翟。有人認為汴東陽翟在今河南禹州,即古代的陽翟,但卻忽視了前面的汴東二字。汴東是指汴京 東部,或是流經汴京東部的汴水以東的瓷土所在地,而將汴東陽翟之名理解為汴東、陽翟,即汴京東部和河南禹州陽翟瓷土所在地,似有不妥。因為如果汴 京一帶沒有瓷土,宋徽宗就不可能會在京師置窯燒瓷,更不會有其土取自汴東陽翟之說;如果汴京一帶有瓷土,京師置窯燒瓷又何必到兩百多里外的河 南禹州去取陽翟的瓷土呢?
        因此,汴東陽翟應在開封汴京一帶,而不應包括河南禹州的陽翟在內。
        關于陽翟,古人認為,為山之南,水之北。還認為人就是狼蕩氏、或稱“--(汴)水之濱的梁人, 即汴梁人。因此,狼蕩氏的居住地稱作狼城崗(今開封西北);狼蕩氏居住地之水名稱浪蕩渠(即開封汴河);開封禹王台古稱陽城,遷 中牟西後稱陽武;老子被東周王朝罷守藏室之官後,在大梁郊野(中牟西、秦代陽武)一帶的封地彭(蓬)邑居住時,人稱老陽子;他的弟子、先 秦哲學家、大梁人楊朱,人稱陽(楊)子,或陽子居。開封古代與字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按照山南水北為陽的習俗,翟人居住在封丘長翟(長丘)山之南和開封古蓬(逢)澤浚水之北,均可以被稱作地。
        開封人文歷史告訴我們,關于陽翟翟(di),在上古時期的開封為音,字與字相互通假。據中國唐代譜牒姓 氏之學專著《元和姓纂》記載,漢代只有音;漢以後才改為音。唐代《元和姓纂》和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通志 氏族略》都記載,唐虞(堯舜)時期封黃帝後裔于翟,後世子孫以國為氏。可見,陽翟如果讀作音,那就可能是漢代以後出現的地名,歷史較 晚。
        開封一帶的,是指封丘南部長翟人居住地的地名。據戰國初期的《國語魯語下》記載︰孔子認為,在封丘西南守護--之山防風氏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狄,今為大人
        其中--之山,是指封丘的封山,也稱長丘長狄長翟地等。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濟水》記載︰考《地理志》封丘縣《注》,孟康曰,《春秋傳》敗狄于長丘,今翟溝是。又據《封丘縣志》記載︰春秋時,宋人與狄人交戰,獲勝後,把陣亡 狄人的尸體埋到了(漢代的)翟溝,後人稱長狄的葬地名長丘。 長丘是炎帝姜氏和黃帝姬(稷)氏後裔人世代居住的祖地,也是唐虞(堯舜)時期封給炎帝、黃帝後裔的封地,又是夏王啟所封侯國封父國所在地。據西晉 時期著名學者杜預注釋春秋末年左丘明《左傳 定公四年》記載︰封父,古諸侯也。”“封父的具體位置在封丘西南七里的翟(白)溝一帶。
        翟人的封父國歷經夏商兩朝,西周初期被滅亡,所在地建立了衛國、聃國,翟人被迫向四處逃命遷徙,東為夷人,北為狄人,西為戎人,南為蠻人。有的被逼迫變成了游牧民族;有的則隨遇而安,融入遷徙之地。但他們始終以封父國國名為姓,雙姓封父,單姓,史稱封 人。故有儀封人鄭封人祭封人等等。到西周中後期和春秋時期,這些翟人曾多次進攻中原的衛國、聃國、宋國、鄭國等地,企圖奪回自己的故 地,與周朝的多國都曾發生過戰爭,其中聃國被夷人(翟人的一部)肢解,衛國被迫遷都。翟人還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小國。如禹州的陽翟、河北的中 山中山是翟人再次被驅逐中原後,于周景王初年(約公元前544——533年)建立的鮮虞,後改稱中山。漢代司馬遷不願給中山國寫史,恐 怕就與中山國的歷史地位有關。據中山國出土的文字記載︰監罟有臣公乘得守丘其舊將曼敢謁後--賢者。意思是告訴後來的君子們,我們兩個給帝王看守苑 囿,給他捕魚,又給他看守陵墓。據翟人歷史分析,鮮虞應為黃帝、舜帝的後裔;兩個帝王應該是建都于開封、封丘之間的黃帝和舜帝;苑囿就是黃帝 和舜帝時期在開封和中牟一帶狩獵的玄圃縣圃,即園林。
        由于翟人,即封人自古以來就居住在--之山,掌守黃帝、帝嚳、堯帝、舜帝、夏啟等帝王的社壇、玄圃和京畿的疆界,具有管 理社壇及疆界的經驗,西周著名政治家周公旦為了緩和氏族之間的矛盾,開始啟用封人,因此便在《周禮 地官 封人》中規定︰封人掌設王之社--wei),為畿封而樹之。自此,封人才有了周朝下層官吏的職位。
        封丘西南部的開封黑池,是帝嚳及妃子簡狄生商玄(黑)丘和舜帝的九成台帝都所在地。據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 開封浚儀青丘,亦曰玄(黑)池。女--簡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鳥遺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東南部的黃陵岡以南,是堯帝之子丹朱和舜帝去世下葬的鳴 條蒼梧山陵墓所在地。據先秦古籍《山海經 海內南經》記載︰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南),帝丹朱葬于陰(北)。即指此地;南部的地,是西周《穆天子傳》中記載的黃帝之宮,也是帝堯時 期羲和(掌管日歷之人)、常儀(掌管月歷之人)觀測天地之象的儀地。傳說羲和、常儀二人就是舜帝之妃娥皇和女英。據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堯典》記載︰堯 帝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南北朝末期顧野王《輿地志》也記載︰開封浚儀的夷門之下,新里之東,浚水之北,象而儀之,以為邑名。其中象而儀之,就是上 古時期建立觀測天地之象儀器——圭表的地方,在開封岳台(今開封西北)一帶。公元724年,唐代(玄宗開元十二年)測得這里夏至晷長一點五尺微強,極高三 十四點八度,被確定為大地之中
        這里也是舜帝的女兒、禹的大臣、造酒鼻祖狄儀的封地。據漢代劉向《戰國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 之,曰:‘後世必有飲酒亡其國者。’”即指此事。青陽氏帝嚳的妃子簡狄、有虞氏帝舜的妃子常儀、舜帝的女兒狄儀都是狄人”,翟人的先 祖。所以,開封在春秋時期也以為名,稱作邑,戰國時稱作大梁
        有上述分析可知,陽翟中的為大梁;為長翟,即封丘。戰國時期《國語魯語下》所記載的--之山,就是後來陽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古代開封儀邑、封丘封父國所在地。
        可見,汴東陽翟未必是專指今河南禹州的陽翟。據史料記載,直到春秋中期的公元前636年,即周襄王十六年,北方的翟人(亦 稱狄人)游居于禹州地時,才稱此地為陽翟。其歷史淵源晚于也來源于開封汴東陽翟。這或許更加說明,早在上古時期,直到宋代,開封一帶確有陽翟的地名存在。
四、開封北宋官瓷具有歷史的傳承性
        其實,早在舜帝時期,開封的汴東陽翟一帶就有燒制陶(瓷)甄(瓦)的歷史。
        據東漢時期的陳留人、大史學家圈(ju n)稱《陳留風俗傳》記載︰舜陶甄河濱,其後為氏,望出中山、河南。公元1422年, 即明成祖永樂二十年四月,翰林侍講兼修國史總裁豫章胡儼(y n)為山東慶雲《甄氏族譜》作序時寫道 ︰甄氏出自陳留虞舜之後。初,舜陶甄河濱,其後因以為氏,所謂以事氏者也。可見,山東慶雲的甄氏早在明代以前就認可自己先祖是出自開封陳留的虞舜,而 這里正是虞舜燒制陶甄的地方。
        自舜帝之後,開封陳留一直有瓷窯傳承的歷史記載。到了五代十國和宋代時期,瓷窯的名字稱作東窯。有北宋蘇門四杰之稱的文學 家、詩人張耒(1054—1114),曾為我們留下了贊賞東窯的著名詩句,即︰碧玉琢成器,知是東窯瓷。詩中不僅贊嘆了北宋開封東窯出產瓷器 的精美,同時還證明早在北宋官窯出名之前,開封就已有瓷窯存在了。此為開封東窯最早見于史料的記載。而清代末期《辭源》中關于汴東陽翟的記載,很 可能指的就是東窯所在地。
        明代學者曹明仲《格古要論》中也有關于東窯的記載︰汴京東陳留鎮有東窯,又名董窯。這也印證了北宋文學家張耒對開封東窯描 述的詩句是可靠的。清代乾隆年間江西景德鎮人蘭浦,在《景德鎮陶錄》中對開封東窯的記載更為詳盡,說︰東窯,北宋東京民窯也,即今開封府陳留等處。土脈 黎細,質頗粗厚,淡青色,亦有淺深,多紫口鐵足,無紋,比官窯器少紅潤。後人有東窯董窯者,窯址迄今未被發現。到明清,景德鎮曾仿制東青釉,清 雍正的豆青釉也被稱作東青。
        這不僅記述了開封東窯的大致概況,還特別提及了開封東窯對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發展的影響很大。其中淡青色紫口鐵 足等特色的東窯瓷器,明顯地為其後來的北宋官瓷所接受和繼承。在北宋官瓷問世之前的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鐵足紫口特征記載的瓷器也僅見到開封東窯一家。

        由于宋代在汴東陳留所建的東窯,是挖掘當地瓷土而燒出的瓷器,所以開封陳留也是瓷土的產地。據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 物》記載︰凡白土曰堊土,為陶家精美器用。中國出惟五六處,北則真定、定州、平涼、華亭、太原、平定、開封、禹州;南則泉郡、德化、徽郡、婺源、祁 門。這說明宋應星在記述中國瓷土產地時,早已將開封列入中國瓷土產地名錄之中;也說明古代開封是當時瓷土的主要產地之一。據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傅振倫在 《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中考證認為︰(官窯)其原料非常講究,采自陳留、鈞州等地。

        由上述情況可知,那些試圖否定開封宋代之前沒有陶瓷甄瓦生產歷史宋代開封沒有瓷窯並且也沒有瓷土產地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guan-northern-song,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ew York,

        我們有理由認為,北宋時期的開封不僅有官窯、瓷土存在,而且北宋官窯大致就在開封汴東陽翟、 陳留東窯一帶,其具體位置有待我們去認真、深入地發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