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達觀話瓷 第一章 泛論陶瓷辨別

第一節     陶與瓷
人類燒陶的歷史很長, 從人開始用火之後,發現火堆旁邊的土會黏結固定,就演化出燒黏土為器具的技術,到今天陶藝還是大家樂趣之一。
瓷器,包含瓷胎,造型,釉,與裝飾 與陶器最大的差異在瓷胎的成份有含鋁高的高嶺土,須更高的溫度燒造,基本上燒成之後斷面無空隙,不吸水。
由陶到瓷是一個連續性的產品系列,兩極之間,會有過渡,因此不必對古陶瓷太計較,偏哪一邊就好了。

第二節  製造技術與鑑別概述

一 原料差異

基本上一為土, 一為石 ,一為其他來源的礦物質,草木灰,石灰等等。
土石同源,但是演化過程中因日曬雨淋,氧化,搬移,生物作用,混合等等,造成成份與型態的差異。物質因高溫而成 地殼,幾十億年之後,透過人為的火與高溫,再讓這些成分,合為美麗的石質結晶混合體,就是火的藝術,雖然現代電窯加溫不見火。
有燃燒有火的高溫 與電爐高溫的陶瓷產品,其實是鑑別的一個最入門的知識。
土是高嶺土
石是瓷石
經由二者成份精細度與純度,選擇所需原料比例調配,就成為胎或釉的主要原料,加上調配其他礦物質就達成各類陶瓷胎與釉,製器後經由不同燒成溫度與氧化狀態,可產生不同質感色澤的產品。
有了上述概念,就不難理解其他來源的資料,這裡就不再多寫了。

以前的人不同的材料來源與挖掘年代,加上配方與處理過程的差異自然會提供後人一些鑑別上的蛛絲馬跡。現代人要仿製固然可以做到科學分析,科學配方,然而自然的變異度,人為的變異度還是難以在這一方面做得十全十美。

因此開門第一課,還是要將自己有興趣收藏的產品原料與產品弄清楚。這也就是收集碎片,瑕疵品,小件器物,以及多上手真品與各級後仿品的目的。

二 製胚上釉技術 與工具 差異


三  裝飾技術與工具之差異



四 窯型 燒製技術 的差異


五  歲月與使用的 自然痕跡


六  多看仿品了解功力高低與藝術性


七   擺著再說 總有一天水落石出


八  如果有人說東西不對 一定要虛心請教 不要生氣  仔細再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